李白与人斗诗失败一直不服,19年后又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那是开元十六年(公元年)的夏天,李白和好友韦冰、孟浩然游玩江夏,并一同来到了黄鹤楼。

当时的李白可是名满天下,身后跟随的粉丝也是摩肩接踵,李白此次来黄鹤楼,就是想为黄鹤楼题一首代言诗。

那么有的人会问,什么是代言诗?就是一提到滕王阁,你就会想起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提到巍峨的泰山,就会吟唱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提到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错,李白为黄鹤楼题代言诗的想法也是由来已久,并且自诩才华横溢,自信满满,此行必将写出千古留名的大作,身后的吃瓜群众,也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静待神作的问世。

李白倒是不急,他慢悠悠地在黄鹤楼的题诗壁前踱步,顺便观看一下其他诗人是如何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下面的作者是宋之问,李白看后心中暗想:这首诗太平了,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王维的“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李白也是暗自摇头,这首诗景色写得虽好,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不足。

李白一边观看,一边摇头,于是对全场的之人说道:“并非我瞧不起题诗的各位,今天所过之处,这面题诗壁可以刷掉了!”

李白刚拿起笔准备泼墨挥毫之际,忽然看见墙角处又是一首诗映入眼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后这首诗,急忙去找作者的署名,只见下面清楚的两个大字:崔颢(hào),

这首诗前面写诗人登临古迹,眼观景物,随后即景生情,景色自然宏丽,信手拈来,后面又匠心独运,用“日暮乡关何处是”来感怀人生的终极归宿,余味悠长,绵绵不绝,简直是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啊!

一次失败的比拼

李大哥彻底傻眼了,根据元代《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看到此诗后,长叹一声随后离去,只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无奈之语。

当时李大哥可是夸下了海口,如今却草率出场,曾经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黄鹤楼》的面前,全都不值一哂。

既然黄鹤楼的代言诗写不了,也不能空手而回。李白又来到了江心的鹦鹉洲上,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以及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一首《鹦鹉洲》便在此时诞生了: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的这首诗表面上是写鹦鹉洲,其实是在吊古伤今,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处境。前几句写鹦鹉洲上花团锦簇,云蒸霞蔚,好一片迷离风光,但是最后一句景色戛然而止,欢快的心情也瞬间消失。

根据陆游的《入蜀记》记载:“鹦鹉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洲盖祢(mí)正平被杀处”,这里的祢正平就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祢衡有文采和辩才,在三国时期称得上是一位才子,但是恃才傲物,轻视别人。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却看不起曹操,击鼓辱曹,后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祢衡也十分不喜欢刘表,最后到了黄祖手下,因为两者之间语言冲突被杀。

李白借着祢衡被杀之事,最后抒发出“长洲孤月向谁明”的感叹,这其实是以祢衡自喻,聊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落寞心情罢了。

但是不得不说,李白的这首《鹦鹉洲》写得虽好,但是和崔颢的《黄鹤楼》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李白当然也知道自己的这首《鹦鹉洲》不如《黄鹤楼》,但是李大哥是一位要强之人,这件事一直在他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甚至还成为了他的心结。

李白内心:和崔颢比诗虽然输了,但是我却不服!

李白再次亮剑

一晃过了19年,天宝六载(公元年),李白奉命被“赐金还山”,一路南游来到了金陵(今南京),登上了凤凰山,李白一边喝着酒,一边回看自身,顿时觉得心中之气无处宣泄,忽然又想到了崔颢的《黄鹤楼》,忽然眼前一亮,是时候和崔颢一较高下了,于是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横空出世,而这一首诗,也是向崔颢的《黄鹤楼》再次发出了挑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不得不说,这一次李白写得很走心。

这首诗壮观辽阔,意境悠长,颇有一种“意到笔到”的境界,最后作者写“不见长安”的辛酸和无奈,又把凤凰台的“空”和“疏朗”融为一体,堪称是李白诗集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七言律诗之一。

《黄鹤楼》PK《登金陵凤凰台》

那么究竟是崔颢的《黄鹤楼》写得好,还是李白在时隔多年后的《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呢?自己说得不算,且看后人如何点评。

首先看支持李白的,比如明代瞿(qú)佑认为,《凤凰台》比《黄鹤楼》,就像诸葛亮之才十倍于曹丕。

还有北宋的张表臣曾在《珊瑚钩诗话》中说,凤凰台是李白的绝唱。

著名现代学者施蛰存先生,也曾说李白的《凤凰台》不论从思想高度还是格律方面,都比《黄鹤楼》技高一筹。

我们再来看站在崔颢这边的队伍,首先就是清代毒舌评论家金圣叹,认为李白的《凤凰台》写得不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就应该藏拙,何必出丑?

明代的《唐诗品汇》说,李白的这首诗,就是最后两句写得好,而最后两句又是效仿了崔颢的《黄鹤楼》,模仿痕迹太过严重,所以还是崔颢的《黄鹤楼》胜出。

古人对这两首诗孰优孰劣,一直是争论不休,直到如今人们依旧拿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本来艺术就无分高低,有的人喜欢李白,也自然爱屋及乌,连带他所有的诗一并喜欢,而有的人却唯独钟情于崔颢的《黄鹤楼》,甚至被冠以七律之首,当然也是有一番道理。

本人也是李白的忠实粉丝,若要问及这两首的高低之分,我还是选择把票投给《黄鹤楼》。因为《黄鹤楼》这首诗,在结构上是浑然天成,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能你并不知道李白的《凤凰台》,但是一定听过崔颢的《黄鹤楼》,单从这点来说,就足以证明《黄鹤楼》的流传度之广。

而且有人说李白的《凤凰台》的爱君忧国,要比《黄鹤楼》的乡关之年境界高,关于这点实在不敢苟同。《黄鹤楼》的最后一句,虽然表面上说得是乡关,但是却问的是人生的终极归宿,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生都要探索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己之念。

退一万步来说,崔颢的《黄鹤楼》就算是简单的乡关之愁,那么怎么就比爱国忧君低级了呢?试想在漫漫人生路之上,谁没有想念过自己的家乡,叩敲过自己的心门?

一家不思,何以思天下?

所以笔者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在思想感情上,更容易与人拉近距离,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虽然也很完美,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李大哥的用世感怀之心。综上所述,更容易引发后人共鸣的,还要属于崔颢的《黄鹤楼》了。

结语

李白虽然在与崔颢的比拼中输了,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唐诗中的七律很是讲究平仄押韵,对句工整,而李白天性豪放洒脱,让李白写七律,犹如把雄鹰关在了笼子中,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比如李白的名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句子都是长短不一,不拘一格,就连传世佳作《将进酒》,也不拘泥于对仗文法,而且是与岑夫子、丹丘生一起喝酒撸串的欢快氛围中写出,足以证明李白写诗的灵感是随叫随到,不需要像七律一样酝酿很久。

所以,李白有李白的写作风格,用自己的优势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才是智者的选择。

其实人生只要选对方向,就能在平凡之中绽放出美丽之花,每个人都可以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赞歌!

今日话题:如果让你投票,你更喜欢崔颢的《黄鹤楼》,还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