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飘雪依依
『七言绝句◆雁回时节到扬州』
押尤韵
雁回时节到扬州,天气清和夜泛舟。
二十四桥明月好,瘦西湖上忆风流。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
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扬州之盛,唐诗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又如,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等,为扬州这座古城名邑平添了无限风韵。下面带诗友们来赏析一下这几首诗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是说,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也包含了对其无尽的思念、惜别、问候、思念和寄托。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为,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诗人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不能不承认他是天才的诗人。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意思为,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中的一个地标景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
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
江南佳境无数,但在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得名。
这是一首调笑诗。前两句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后两句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原创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