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一)《三峡》(郦道元)
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2、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黄鹤楼(崔颢)
1、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使至塞上(王维)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采用对比手法,以比喻表达诗人飘零之感,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语句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六)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抓住早春特点,运用拟人,化静为动,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优美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八)《饮酒(其五)》(陶渊明)
1、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3、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九)《春望》(杜甫)
1.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表达忧国和思亲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十)《雁门太守行》(李贺)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报国忠心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十一)赤壁(杜牧)
1、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运用典故,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十三)浣溪沙(晏殊)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