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保存的最完整就要数饮食文化。白酒最开始源于唐代,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因独具风格,备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白酒逐渐变成主流,曾5次举办国际名酒评酒大会选出17款名酒,但是17款酒,有的登上神坛,但有的却沦为被收购的命运。
①黄鹤楼
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这个物质爆发的时代,再好的产品,没有良好的营销战略做支撑,是行不通的。它坚持传统思想,忽略营销,旨在提高酒质。但没有适合的营销战略,知名度反而不升只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黄鹤楼酒没有做好市场定位,较高的定位,并不适合成为老百姓的口粮酒。走高端市场,由于没有合适的营销战略,又难以在中高端市场打响名气,从而逐渐被其他品牌所超越,走起了下坡路。
年前后,一度濒临破产,经改革后有所起色,却不温不火。直到年,黄鹤楼酒业被同为十七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收购,以8.16亿元的价格出售51%的股权,自此易主。被收购后,黄鹤楼酒业连续三年交出营收8.06亿元、10.07亿元和13.1亿元的成绩,重新回归市场第二梯队。
②水井坊
想当初,全兴酒厂进行酒厂房改造时,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酿酒作坊遗址,所以命名为“水井坊”酒,随后推出水井坊酒的高端产品。在年时,帝亚吉欧想收购全兴大曲,但是受国内外的外资政策影响,改收购全兴大曲的“儿子”,水井坊,如今“儿子”在外资控股下,时至今日还是无限辉煌,而全兴大曲却渐渐没落,只靠酒友的口碑支撑,艰难度日。
③口子窖
口子窖是中国权威鉴酒机构认定的兼香型白酒,在年左右,凭借独创的营销模式,从名不经传的小酒厂,仅用几年时间,火遍合肥,南京等华东地区的城市,但是从年开始,遭遇发展瓶颈期,受苏酒挤压出现萎缩。这时,美国的高盛集团出于财务考量,趁机入股,后又进行增资,帮助口子窖渡过难关。
与水井坊不同的是,高盛与口子窖更像是一场合作,据传高盛蛰伏9年后退出口子窖,赚了将近50亿。
④文君酒
文君酒,这是一款历史文化深厚,内涵丰富的酒。因自身原因,导致错失成为国家名酒的机会,年被蓝剑集团收购,年被剑南春控股,被剑南春收购的这些年,沦为原料供应基地,一直不能出头,年,剑南春与轩尼诗达成合作,转让了55%的股权给轩尼诗,文君酒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但是由于轩尼诗的营销路线定位不准确,导致不能与国内白酒市场相融合,因为这些问题,销售额一直提不上去,最后又重新卖给剑南春,几经波折,在剑南春的慢慢扶持下,文君酒在平稳发展,有望在未来的白酒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⑤玉林泉
玉林泉酒是云南玉溪的特产,也是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在年,被泰国TCC集团收购,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但泰国TCC集团是第一次做中国的白酒生意,更因为异国,再加上当时中国市场的白酒环境不友好,在它还没能走向全国就夭折了,实属可惜。
这些企业并不是因为酒质不好,而是因为市场上白酒企业太多,而且白酒质量也是鱼龙混杂,各大企业为了能够出头想尽一切办法,讲故事,做营销,合资,收购,联名等等。
而那些认认真真做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