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姜嘉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读古诗◆长知识◆学历史◆做测试◆每日一诗,陪伴成长诗●21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为“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第21首识南朝人丘迟曾在写给朋友陈伯之的信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李白在“三月”前上加“烟花”二字,仅用寥寥四字,同样烘托出一派浓郁明丽的江南春景。“烟花”,意思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但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只有一片地、一丛花,而是无边无际的阳春烟景。
唐玄宗开元时代,长江下游是富庶繁华之地,扬州则是这片繁华中最繁华的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出那个繁华盛世的时代气息。在李白的心目中,孟浩然这次旅行并不令人悲伤,浓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将会一路相伴,顺流而下的旅途将会轻松潇洒,繁华的扬州将会敞开怀抱迎接他的到来,李白自己甚至都有点儿心驰神往了。这一句诗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誉为“千古丽句”。
◎来源:杨春俏《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人文社史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据说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位于江夏城西滨江的黄鹄矶上,依山负险,居高临下,用以观察江上船只与敌方营垒的动向,也可用于指挥水军作战。南朝齐梁时期,该建筑作为夏口城的哨楼,仍在发挥战守瞭望的军事功能。大约也就在这一时期,此楼获得了“黄鹤楼”的名字,还被附会了仙人在此饮酒后“驾鹤腾空,渺然而灭”(任昉《述异记》)的神秘传说。唐朝海内一平,鄂州由军事重镇逐渐演变成长江中游著名的商贸都会,黄鹤楼也成为名公巨贾、文人墨客“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阎伯理《黄鹤楼记》)的绝佳去处。著名诗人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等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其中崔颢的《黄鹤楼》诗,更使黄鹤楼名扬天下。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的一次被毁是在年,年在今址重建。◎撰文:杨春俏试欲知答案,请往后翻◎题目编制:杨春俏部分资料摘自《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杨春俏、徐德琳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栏目主持兼本版策划杨春俏文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人社部考试录用专家说诗文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诗文,让阅读不再艰涩用当代的视角审视诗文,让距离不再遥远用专业的眼光鉴赏诗文,让学习不再隔膜编号第2周复习小学08王之涣《凉州词》6月8日小学09王之涣《登鹳雀楼》6月9日小学10孟浩然《春晓》6月10日小学11王翰《凉州词》6月11日小学12王昌龄《出塞》6月12日小学1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月13日小学14王维《鹿柴》6月14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穿越网际开启复习、补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