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咏寰
李白提到李白,大家自然想到他的豪迈飘逸。在《侠客行》一诗中,他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这么豪放的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却表现出了特别的深情款款,把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蜀道难》一诗,乍的一看,描写蜀道高危雄奇,极尽浪漫夸张,是李白的一贯风格。比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和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如出一辙。
但同学们不要被奇险的风光吸引而忽视了《蜀道难》的主旨,李白因为对友人恋恋不舍不忍分别,为挽留朋友而打朋友的退堂鼓,才是诗作的主题,奇险的风光都是为挽留友人服务的。
根据人教教材注释,这是一首李白送别友人时做的诗。送别友人之诗,大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不舍。比如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蜀道难》其实也是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不舍。《蜀道难》诗分三段,第一段集中表现蜀道之高,第二段集中表现蜀道之险,第三段着力展现蜀地战祸之烈。无论哪一段,都指向对友人的深情。这种深情,是以挽留友人的形式体现出来。
第一段,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着力夸大蜀道之难,是总起,意在让朋友知难而退。接着着力描写蜀道之高,从历史、地貌、行人等角度一一展现蜀道之高。
第二段,朋友并没因李白对蜀道之高夸张的描绘而放弃入蜀念头,李白接而关心起友人的回程时间,并一再强调:入蜀道路过于危险。极力描绘蜀道上环境的凄清和山水的险恶。此段有两处真情流露,一处是开头的“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一处是讲述了蜀道山水险恶后,李白情动于中,忍不住疾呼: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但李白的一往情深,终究是没能劝住朋友。友人此去,留是留不住了。第三段,李白退一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好吧,你去蜀地可以,但可一定要早点回来呀!这一段着重刻画的是战祸的惨烈,说剑阁地理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发生战乱,活下来可就难了。意在劝友人早日回归长安。
最后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照应了开头的感叹。而长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发出的感叹,更是面对朋友无力挽回远去的背景,发出的无可奈何、怅然若失的长长叹息。
纵观全诗,李白以入蜀路线为线索,步步西进,陪着朋友把入蜀这路走了一遍。
入蜀路线图“西当太白有鸟道”地点是在长安,“青泥何盘盘”是在青泥岭,“剑阁峥嵘而崔嵬”说明到了剑阁,“锦城虽云乐”则已到达目的地。
从开始的太白山,到后来的青泥岭,再到剑阁,再到锦城,李白一路伴随朋友经历蜀道,一边在朋友耳边打退堂鼓。背后都是因为“深情”。
《蜀道难》每一段,都着眼于朋友的离去,可谓一往而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