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一个悲伤的话题,但是大诗人李白天生豁达,喜欢漫游,他笔下的离别也未必充满忧伤,比如他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首句就选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黄鹤楼传说是仙人王子安驾鹤过此而得名,也是历代文人雅士吟咏的场所。开元十八年(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给孟浩然,后来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重逢。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二字不仅是对扬州三月季节特点的描述,也为整首诗的送别气氛定了调,这是一个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时间,作者没有感伤,而是将此时的丽景融于诗中,给读者营造了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自己向往扬州之情也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始则见帆,继则见影,最后水天一色,帆影俱尽,“帆”和“影”不仅是由近及远的送别景象,而且“帆”和“影”本来都是说船,但此时“帆”和“影”是“一为二、二为一”的效果,在李白笔下,已经融为一体了。当极目远眺,长江已看不见行船,只剩下东流的江水,作者的离思也跟随着这江水流向远方、流向天际。似乎长江有多长,自己的离思就有多长,李白有诗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就是用江水的长短来度量离思的。
李白这首诗从离别地点的选择,时间的选择,景物的选择,最后的借景抒情都充满了诗意,但是却离而不伤。这首诗也是黄鹤楼的一张名片,每当我们登临黄鹤楼,就会想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