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收录了共计四万八千多首诗,其中有很多的作品深入人心,有一些诗句也早已融入进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云想衣裳花想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会经常引用,由此可见唐诗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了解唐诗,去多读一读这些经典之作。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题材也是很丰富,我们熟悉的有古风、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绝和五律等等,这些作品有着很鲜明的特点;以七言律诗来说,则是一共八句,共计五十六个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着很明确的创作格式,为此想要写好古诗,还是要多下一番功夫。
七言律诗大多都意境高远,而且诞生了很多的名篇,其中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杜甫的《登高》,以及崔颢的《黄鹤楼》,这两首诗可谓是脍炙人口,每一首都是不朽的经典。昨天和一个朋友闲聊,正好提到了这两首诗,于是展开了讨论,到底哪一首可以称为七律第一呢?
文学创作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毕竟不像数学有标准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会有满意的答案。可以先从杜甫的《登高》来说,全诗意境高远,同时又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从这首诗中,最能够感受到“诗圣”,对于现实的感慨,以至于从开篇到结尾,每一句都感人至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已经进入暮年,从四川成都经由于夔州,想要回到故乡河南,然而在路上用尽了盘缠,不得不在夔州停留,这一停留便是一年多的时间,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以此来突出个人对于现实的感慨,还有对于前景的担忧。
全诗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这也是杜甫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虽然通篇没有一个愁字,但是句句充满了忧愁。从首联到尾联,无一字不伤感,无一字不忧愁;风急天高猿猴不停地啼叫,显得很悲伤,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正好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叶正在萧萧地落下,一直望不到头的江水滚滚地向东流去。
我一个人感慨万千,面对秋色美景,却无心欣赏,只能独自感慨,毕竟这一生颠沛流离,还时常有病在身,生活很不如意,每天都过得很悲苦。如今我已经老了,满头的白发,老得不成样子,生出了更多的悲伤,只能停下酒怀哀叹。我的不幸,还有那份悲痛之苦,其实没有人能够理解,只能是一个人去慢慢咀嚼。
杜甫的《登高》写得很伤感,而且最能够体现出诗人的无奈的思绪,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当然崔颢的《黄鹤楼》同样很优秀,也是七律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并且此诗也是在突出思乡之苦,全诗意境凄美,成为了作者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此这首诗一直被很多人称为七律中的压卷之作。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作品没有杜甫多,然而仅凭借这一首《黄鹤楼》便让他挤入了一流诗人的行列,整首诗也是别具一格。首联就写得极为巧妙,仙人早已驾着黄鹤远去了,这个地方只剩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过去了千百年,只剩下了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阳光的照耀下晴川阁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远处的鹦鹉洲上芳草长得很茂盛。已经是夕阳西下,这个时候让更加的忧愁,江面烟波浩渺那种忧愁深入骨髓。
两首诗都是名篇佳作,如果要说哪一首排在第一的话,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我个人认为,还是杜甫的《登高》写得更好一些,当然并不是说崔颢的不行,只是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很显然杜甫的情感更加细腻,而且他本人的经历也更加的丰富,为此我更喜欢杜甫的作品,毕竟每一首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