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寄托离别之情于写景的送别诗,不同于大部分离别诗中的伤感,这首诗除了对朋友远行的不舍更多的是对朋友这一次远行的羡慕,对朋友将要去到的那个地方心生向往。
李白与孟浩然的相识,有点像迷弟与大佬的相识。那时候孟浩然已经是一个是诗名远扬的前辈,而李白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不羁少年。彼时。李白刚从家乡四川出来,对着万千世界有着极大的兴趣,对着各地美好风景有着无限向往。孟浩然陶醉于山水之间的自由与潇洒深入李白内心,让李白对这位大自己12岁的老大哥充满羡慕与敬佩,而孟浩然欣赏李白的才华。即使相差12岁,他们还是在唐朝最繁荣安定的时候成为了至交好友。
在繁华的时代,百花盛开,风景如画的三月里,在美不胜收的地方,他们相约离别。
两个老朋友选择了在黄鹤楼这样一个被称为天下名胜的地方送行,在这个每每提到都是颇具诗意且传说是仙人飞升的胜地。李白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为挚友孟浩然送行。足以体现李白对于孟浩然广陵之行的羡慕向往大于离别的愁绪。
在柳絮纷飞,繁花似锦,阳光明媚的三月春光里,好朋友将要去到的地方也是令人神往的扬州。本就潇洒不羁的李白更是对孟浩然这一远行更是充满了艳羡。
明明朋友的帆船已经远去,还是不愿意收回自己的目光,除了对朋友的不舍,更多的是对朋友去到的扬州满怀羡慕。
人们总是容易因为离别倍感伤心。分离也总让人凭空会生出些许愁绪。即使是交通发达的现代,说起分离,伤感的情绪是主旋律。
比如王勃的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故作豁达潇洒,王维却又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体贴深情。
而李白在送别孟浩然的时候,伤感情绪却并不多。从黄鹤楼,阳春三月到恋恋不舍的目光,李白更多的是一种为孟浩然能去到扬州而感到欣喜愉悦,甚至带有一种向往。
之所以向往,是因为在这太平盛世里这即将分别的两人性子都是自由豪放,风流不羁的,而孟浩然要去到的扬州,是个繁华的地区,又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想到好朋友在这个风光无限好的季节里要去到一个风景无限好的地方。浪漫又是旅游达人的李白无疑是充满着羡慕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选在这样一个对方践行,可能是因为这是这对忘年之交经常相聚的地点。然而黄鹤楼除了风景独好,传说还是仙人飞升的胜地。这就让人们提到黄鹤楼时除了诗意还有向往。这更能体现李白在送孟浩然时,他内心对于孟浩然要去到扬州那样一个如天堂一般风景如画的地方的向往。
“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季节。这个时候冬天已经走远,春天的脚步在慢慢靠近。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中送别好友,“烟花”二字极具诗意。“烟花”给读者带来的不仅仅是春天里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美景,更多的是对触摸不到的如烟花一般的迷蒙美好。“烟花三月”也透漏了那个时代美好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意境优美,文笔绮丽。更体现了李白对去到扬州的向往。
“孤帆远景碧空近,唯见长江天际流”,船已经开远,可是李白还是恋恋不舍,不肯把目光从船上收回,知道船影渐渐模糊,只留下碧绿的江水随着长江滚滚向前流去。这恋恋不舍的目光,更让李白对于这次孟浩然去扬州的羡慕溢出来。似乎在我们眼前就有这样一幅情景:一个长得不错的年轻小伙子,对着长江上远去的帆船,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到那美丽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