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诗词大会好评度没有以前高了问题出在

《中国诗词大会》播放四季以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吸粉无数,备受好评,也增进了不少人对古诗词的了解与喜爱。抛开选手本身的表现,主持人董卿老师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鲜活案例,而嘉宾们适时而恰当的精彩点评也为节目增色不少。

诗词大会

今年正月,诗词大会第五季如期而至,依然是许多家庭新春时节必看的节目之一。但目前节目已播到一半,从我所看到的评价来看,好评度似乎不如从前。

首先,最大的“意外”应该要数主持人的更换:连续主持四季的主持人董卿缺席,换成了龙洋。董卿老师珠玉在前,作为诗词大会上的新面貌,龙洋能够很好地完成主持任务吗?从第一期播出开始,便让人为她捏了一把汗。

从目前播出的前五期来看,个人觉得龙洋的主持能够让人看到青春与活力,完成度也够,但要说为节目增光添彩,还欠缺一点。

诗词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浸淫与积淀,方能做到如董卿老师这般一言一语都能让人感到如春风拂面一般。

而目前让人不甚满意的还有剪辑问题:留给部分选手的时间太少了,给嘉宾点评的时间也不多!甚至有选手的答题被剪到仅剩下两三分钟,比如第五期的3号选手,答题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给人感觉还不如有的选手一个自我介绍的时间长。难道就因为背后故事没有亮点就要被折叠吗?

再就是题目问题。题目普遍偏简单,这是这一季前几期诗词大会给我的整体感觉。并且,还出现了一些有所争议的题目。比如之前最有争议的一道题“昔人已成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与选项中的哪位人物最相关。节目给的答案是诸葛亮,也没有给到任何解释,难免让人一头雾水。

而刘禹锡《竹枝词》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中是“唱歌声”还是“踏歌声”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因为在这首诗里到底是用的哪个字本身存在争议,这样的诗句就不太适合用来出这样二选一的题目。

再看嘉宾点评与主持人互动,最常出现的情况是,嘉宾点评后,主持人接过来说:“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来,我们接着看下一题。”这样的转换让人略感生硬。

当然,有前四季的积累,新一季的诗词大会里,也确实让人看到了一些变化,也有亮点,比如新增加的情境式题目,再比如画图猜诗环节。

个人觉得新一季最大的惊喜是康震老师的画图猜诗环节。在这一环节,三幅画有了关联性,比如第二期时,他画的三幅画都是李白的诗句,而且都跟酒有关,从一人独酌到二人对饮再到多人共饮上;比如第三期,三幅画都与莲有关,并且是莲的三种生长时间,第一幅是小荷,第二幅是采莲,第三幅则是小儿剥莲蓬;再看昨晚这一期,从崔颢的《黄鹤楼》到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到李白的《望天门山》,都是写在长江边上的诗。

这也给我们掌握古诗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和思路。就好比对着天上同一轮月亮,屈原先有《天问》,在里面问了许多问题,就有与月亮相关的;到后来张若虚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经典诗词里呈现。

从我个人的角度,诗词大会我依然会追下去,它依然是很好的平台,很难得的传统文化节目,能够为人们呈现古诗词的美,也让人走进诗词,喜爱诗词,去了解诗词、诗人词人背后的故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这首《绝句》只有20字,却藏着多少的美?要听听嘉宾们的点评才会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