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黄鹤楼 >> 黄鹤楼图片 >> 中国四大名楼

中国四大名楼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http://m.39.net/news/a_5214235.html

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北方鹳雀楼、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

一、鹳雀楼

鹳雀楼的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蒲州古城城南,始建于在年。北周时,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在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

修建鹳雀楼的人,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乱时,被北齐长期幽禁。宇文护思念母亲,便在黄河东岸修建了一座楼阁。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因其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又称“鹳雀楼”。(作者:徐英槐)年,16岁的王之涣游历边塞地区。当他来到蒲州时,登上鹳雀楼,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金元光元年(年)遭大火焚毁。年12月,鹳雀楼重修,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金元光元年(年),蒙古攻打蒲州古城。为延缓敌兵攻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附近的蒲州浮桥等军事设施。至明初时,鹳雀楼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鹳雀楼的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二、滕王阁(南昌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年重建景观。李元婴生于年,年近70岁的李渊和正值青春妙龄的柳宝林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年近6岁时,父亲李渊就去世了,李世民很疼爱这位年幼的弟弟,在年,当李元婴满了10岁时,李世民就封他为滕王,将山东滕州赏赐给他作为封地。李元婴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擅长音律,精通书画,特别喜欢画蝴蝶,还创作出一种“蝶画”,被鲁迅先生赞为“缺门、独门、冷门的文化瑰宝”。李元婴到了山东滕州后,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这在勤于政事的李世民看来,简直就是不务正业。更让李世民难以理解的是,李元婴在山东滕州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滕王阁”。年,李世民病逝后,唐高宗继位,先将李元婴调到苏州,后又贬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洪州都督。在此期间修建了滕王阁。李治知道后,将他从洪州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不久再次贬到隆州(今四川阆中)。就这样,中国一共有3个滕王阁,分别位于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他们都是由滕王李元婴修建。李元婴在李治掌控朝政大权期间,始终处于被贬斥状态,官职也是越来越小。到了武则天掌权时,李元婴的状态才稍微好一些,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年,李元婴病逝于梁州都督任上,享年56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看看这个多灾多难的滕王阁的记录,心疼一分钟。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做是吉祥风水建筑,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李元婴临死前,不少朋友前来看他,自责说若不是他们滋扰,李元婴也不至于失去滕王之位。李元婴微微一笑:“‘滕’是什么意思?”众人一怔,旋即恍然大悟:“滕”意思是水向上腾涌,引申为张口放言。以滕王的聪明才智,李世民无疑会认为他威胁皇权,封为“滕”实是警告。滕王故意奢侈无度,意在表明只图享受生活,其实无心皇权。无怪李世民的诸弟兄中,仅滕王得以善终。番外篇(山东滕州滕王阁)(阆中滕王阁)三、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清末光绪十年毁于火灾,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黄鹤楼内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年。三国吴黄武二年(年),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即黄鹤楼。南朝宋大明六年(年),文学家鲍照首作《登黄鹄矶》诗于黄鹤楼;泰始五年(年),祖冲之撰成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有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并与之交谈的故事,为黄鹤楼称谓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南朝梁普通七年(年),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称黄鹤楼神话中驾鹤仙人为王子安,使黄鹤楼更具现实色彩。唐开元十一年(年),诗人崔颢作《黄鹤楼》七律诗,黄鹤楼因此又有“崔氏楼”之称。唐永泰元年(年),文学家阎伯理撰《黄鹤楼记》,涉及黄鹤楼的传说、地势形制、当时人物活动及感想诸方面;记中指出黄鹤楼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为费祎,形成与《南齐书》中称仙人为王子安不同的说法,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黄鹤楼传说。唐宝历二年(年),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史牛僧孺对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城垣进行大规模改造,黄鹤楼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后楼毁改建为白云阁。北宋元祐年间(年~年),鄂州知州方泽重建黄鹤楼。后面的摧毁重建,再摧毁再重建的历史过程,看着也挺悲惨的,此处略去...宋代楼制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古画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名称由来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说因仙说分两种。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此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因山说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四、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西晋时期,称鲁肃阅军楼为“巴陵城楼”。东晋义熙年间(年~年)以前,曾被毁无楼。南朝宋元嘉三年(年),重修巴陵城楼,楼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赏楼;同年,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年),分长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隽及江夏郡的沙阳县置巴陵郡,扩建郡城时,对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有所修葺。唐贞观年间(年~年),重修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使楼阁初具规模。北宋元丰元年(年)十月,岳阳楼毁于火灾;元丰二年(年),岳州代理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北宋崇宁三年(年),岳州知州军孙勰重修岳阳楼。后面继续开始毁坏重修,毁坏重修的过程,一把辛酸泪...(明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岳阳楼图》为蓝本设计)(清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设计)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岳阳楼一楼《岳阳楼记》雕屏两侧,有这样一副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副长联是清末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云南才子窦垿(xu)所撰、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嗜酒,曾三次于岳阳楼中痛饮,大醉,还留下了一首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范仲淹本人没有登临过岳阳楼,凭着滕子京寄给他的一张《洞庭秋晚图》,借景喻情,写下了云霞纸上,气势非凡,融注着他忧乐天下的民本思想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将其刻在了岳阳楼上。后来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苏舜钦书写《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尾声四大名楼说法各异,只依其中一种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且山川峡隘众多故,故于此仅取一瓢。参考资料:

百度

公共基础知识—四大名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