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狂傲的李白是如何求仙问道的

我们都知道李白狂放不羁,纵情诗酒。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诗中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大好河山表现的秀丽雄奇,清晰飘逸的联想,让人恍然身处虚幻缥缈的天上仙境。李白有多狂,我们来看看他游庐山时的名篇。李白对庐山似乎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我想大概的庐山仙境般的壮丽吸引着他,他写了不少关于庐山的诗。李白此人不喜欢尘世的羁绊,爱好自由浪漫,因此他喝酒,在醉梦中放空自我,大概喝醉了才能忘记尘世的喧嚣,摆脱世俗的牵绊。为了脱离人间,李白除了用酒精麻醉自我之外,还爱上了求仙问道,所以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川河流,寻找一个能寄托他那不安的灵魂之地。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李白游历金陵,经过庐山,李白就被庐山深深吸引住了。庐山不得不说是最像仙境的一个地方,那里山险峰峻,终年雾气缭绕,还有一方奔腾而下的瀑布。瀑布在阳光的照耀下袅袅升烟,远远的看去就像一条白带子挂在那里,飞溅的水汽氤氲弥漫。这飞流而下的三千流水,大概是九天落下的银河之水。于是李白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第一次游历庐山,《望庐山瀑布》其实有两首,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还有一首乐府诗体裁的《望庐山瀑布》,这首七言绝句因为入选了小学生课文,所以流传很广。

至德二年,正值安史之乱,李白入永王军中,想要建功立业。但是此时李亨(唐肃宗)已经在甘肃即位,永王擅自领兵东巡,被视为叛党,李白因此流放夜郎。唐肃宗上元元年(年),李白从夜郎流放归来。次年,李白从武昌来到九江,当时的李白已经历经磨难,功名之心已经很淡了,一心求仙问道,想起庐山的美景,当时游玩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李白又再一次的游览了庐山,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寄给他的好友,就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很狂,嘲笑孔子假装不做官,实际上又去楚国做官。自比楚人陆通,陆通曾经作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嘲笑当时孔子去楚国为官。这句就表明李白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已经厌恶,连孔子这个读书人眼中的万世之师都敢嘲笑,真是狂傲的可以。然后他自己手拿着绿玉杖,辞别了黄鹤楼,寻仙问道,不畏路途艰涩,想要寻访名山仙境。

接着中间写了庐山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庐山坐落在南斗旁,秀丽挺拔,九叠云屏像锦绣一般展开。金阕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的瀑布就像是倒挂着的银河,和香炉峰的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山崖重峦叠嶂。翠绿的山影和云霞相互辉映,飞鸟也越不过这险峻山峰之上的辽阔天空。登高望远,悠悠东流的长江水一去不返,九天万里之上的黄云随风变换着颜色,白波九道,浪高像白色雪山。

最后李白抒发心意。我喜欢庐山的美景,为它作歌,兴致也因为庐山而增长。闲暇时看一看石镜,它使我心静清明,谢灵运的足迹早已经被青苔淹没。早上服用仙丹,就没有尘世的烦恼,我已经修炼到琴心三叠的境界。远远看见仙人就在云彩之中,手捧着芙蓉朝拜白玉京。我早已经和仙人约定在九天相会,希望迎接你一起遨游太虚。

全诗对儒家孔子讥讽,对道家推崇,感情豪迈开朗,气势磅礴。李白虽然经过永王事件的波及,但并没有因为遭受磨难,而心理沉沦。诗中李白想象力丰富大胆,意境开阔。诗的旋律跌宕起伏,开头高亢,中间低吟,抑扬顿挫,最后表达了自己对寻仙问道的追求,格调悠远,余音绕梁,可谓仙气满满,不像人间所有,好似把人拉到那种名山仙境之中,体验朝饮风露、暮坐清修的神仙生活,令人神往,真不负谪仙美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