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有一座400年历史的湘江第一楼,

公益中科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8.html

江南有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真武阁。这四大名楼,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也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今天,带你们去看“湘江第一楼”——万楼。虽然万楼的名气比不上江南四大名楼,但一样是历史悠久、建筑精美、意义非凡。

万楼又名文昌阁、文起楼,濒临湘江,坐落在湘潭三桥下游不远的宋家桥。

不知道你们对湘潭有什么印象。

这里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人说“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无数英雄豪杰都曾诞生于此。

而如果你想一览湘潭的城市风景、俯瞰浩荡的湘江。那么不妨登上万楼远眺,仔细看看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万楼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最初兴建万楼是为了弥补地势低洼,以阻湘江之水快速下泄。于是明万历四十三年,湘潭县令包鸿逵主持修建。

而后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为“万楼”,意思是“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

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推演,万楼竟然逐渐成为百姓出游休闲之所。文人墨客更是常常集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

确实,从万楼看出去,面前是江水滔滔、白云朵朵、绿树萋萋,如此恣意壮观的景象,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思绪无限,能写出好文章也是意料之中了。

百年来,万楼先后经历五次重建,在屡废屡建中见证了湘潭近4个世纪的兴衰。光阴流转,当年写诗著文的那些人都不见了,而这片土地也再不是原先的模样,只是万楼还静静矗立着、记录着。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湘潭人民热切呼吁重建万楼。年,万楼第六次重建,年完成竣工。

如今的万楼,大体上仍然保留了古代形制,整体非常舒展大度。但在外形设计上可以看出,万楼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一类寺庙的庄严典雅,同时也吸收了江南民居比如马头墙、灰瓦等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整座楼总高63米,外有五层内有九层,寓意九五之尊。

在湘潭当地,有三大名胜之说,指的就是万楼,还有河东的宝塔、东南的窑湾石嘴垴。

沿着台阶一层层走上去,碧蓝天空洒下温柔阳光,万楼的古韵悠长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主楼金碧辉煌,硕大的“萬楼”匾额高高悬挂,这是书法大家沈鹏的手迹。

细细看来,主楼正面的台基石壁之上,还镶刻着“湘潭古城揽胜”的巨幅浮雕。浮雕里,刻画的是“万楼”到“大唐兴寺”沿江两岸的古城景致,真的是栩栩如生。

走入楼内,抬首仰望,几根廊柱是饱满红色,屋顶则装饰了精美花纹。

乘坐电梯一层层往上,能看到的景致也越来越壮阔。视野里湘江从南向北不停奔流,河道只在潭城腹部划了半个圆圈,再转向东北部的长沙。这片土地,如此特别。

绿树包裹中,有一座小房子,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被忽视,这是湘潭的水线房。水线房建于年,至今已有年历史,是湘潭现存最早的电讯机房遗址。小小的二层建筑,很明显的西式建筑风格。只是上世纪中叶,逐渐被废弃了。

宽阔的江面,没有风的时候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天空中的云海,也倒映着湘潭摩登的都市,不时有货轮缓缓驶过。

看到右下角那几条了吗?那是旧万楼的台基,是鲜活的历史痕迹。

不远处的绿地上,两条步道好似飘带一样横亘着。想必日出日落时分,定会有很多人在这里跑步,顺便路过宏伟的万楼吧。

再远一点是莲城大桥,车来车往如流水一般。

湘潭当地有古语,“万楼兴、湘潭兴”。从过去到现在,万楼是沉默的记录者。而未来,万楼注定还会继续矗立下去,见证湘潭的兴旺与发展,也给更多来到这里的人带来震撼。

旅游攻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