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黄鹤楼 >> 黄鹤楼图片 >> 诗词微塾留白

诗词微塾留白

北京中科白癜风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留白

我们想写好格律诗,就要运用诗家语,选择意象,炼字与炼句,写出有意境和韵味的诗。从整体的写作手法来讲,“留白”无疑是一个上好的方法。

我们不妨先来品读一首诗感受一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关于留白

什么是留白?大家肯定都再清楚不过,就是留下一定的空间,以能激发读者充足的想象力。

写诗就如画画。比如在一张纸上画画,是画得满满当当,搞成块铁好呢?还是留下一定的空间只画一部分好?答案肯定是后者。虽然咱们未必都学过画画,但是其中的简单道理还能领会的。

有些画虽简简单单、清清淡淡,但是它呈现出来的意境却是很丰富的,让人看了或被触动、或很享受.....,就如在网络走红的老树的那些画,表达都蛮有诗意,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所以写诗如果也能适当留白,就会让读者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发散思维去想象,这样也就有了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拿以上所举例的两首诗来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的画面整洁、意境生动,它能够被人们喜欢,绝对与本身的留白有关系。

二、格律诗之物象留白

写诗首先要用到物象,所以给诗留白离不开对物象的留白。其实这个在我们在讲解物象择取的时候就提到过,可见写诗各方面的要领都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至简便是丰富,极其简单的物象

首先会让诗有一个“整洁有序”的外表。说到这里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可谓是诗中的留白“极品”,它体现出来的最大画面特点就是:极静、极简。没有飞鸟,没有人踪,在这空旷的天地间,江上的一叶小舟与一位渔翁便成了最吸引人的物象,作者“删繁就简”让这首诗凭借独特的语言表达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故而写诗不一定要添入太多的物象进行描写,这样很容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重点所在。当然,举柳宗元这首诗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一首诗都删减得跟它一样,而是通过借鉴,我们要学会在物象的选择上去适当留白。

三、格律诗之意境留白

除了物象上的留白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意境上的留白来让诗更加富有魅力。怎么给意境留白?很简单,那就是把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以含蓄方式告诉读者。即不直接说明,而从侧面去描写、烘托,比如以事写意、以景抒情等等,都是可以的。

举例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表面看来是在写景,但是它却借对特殊物象的刻画将更深层的意蕴饱含了进去。“御柳”、“汉宫”、“蜡烛”、“五候家”都很具有代表性,作者写这些主要就是为了揭示权贵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别。在本应禁火禁灯的寒食节,皇亲国戚们却可以搞特殊,依然我行我素,充满讽刺意味。而这一情感表达被留予读者自己去仔细揣摩品味,这就是作者在意境上所做的留白。

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不仅在写长江,更是借其表达对友人的不尽相思,反复咀嚼,饶有趣味。

四、格律诗之篇内留白

这是针对于诗的前后布局而言。在篇内留白可以选择物象留白、意境留白或双面留白;01、物象留白02、意境留白03、双面留白

双面留白是前二者的综合,所以我们这里来对它进行一个举例说明。

举例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句无论是从物象还是意象来说,都作了留白。物象方面:一共只简单选择了四个物象,却被临摹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从意象来说,这个画面看似很开阔雄壮,但是却烘托出了作者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凉无助的心情,所以它是在以“正言反”。

五、格律诗之篇尾留白

大家都知道“篇外延味”才是好诗,这个“延味”就是靠合句来完成的即篇尾。我们在讲布局方法的时候就强调过合句的重要性,所以在合句处留白自然能让诗“言尽而味不尽”。篇尾留白简单又有效,好多人都习惯用这个方法。

举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在合句中以叙事来留白意境,他只是想写儿童吗?肯定不是,而是通过写儿童问自己从何处而来这一画面,说明家山未变、人已不同的事实,内心的忧伤表达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些都留予读者去进一步深入品味。

作者在合句中以叙事来留白意境,他只是想写儿童吗?肯定不是,而是通过写儿童问自己从何处而来这一画面,说明家山未变、人已不同的事实,内心的忧伤表达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些都留予读者去进一步深入品味。这样的诗有很多如上面李白和韩翅诗,我们就再不举例细说了。

总而言之,留白是有前提条件的,无论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留白,都需要我们能将主旨表达清楚、将脉络衔接流畅,让读者读后能产生共鸣、引发想象等;若写得似是而非,不知所云,就违背了留白的初衷。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稿

《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集优秀诗词稿件,收满一辑出版一辑

欲入编的诗友请速将作品投递本号邮箱:mmm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