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短暂人生只在俯仰之间,可是我们却有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有时又俏焉动容,视通万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世界风云变幻,你我皆平凡,内心实难安。
古代很多诗人都是历经磨难,于是便心有归意,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崔颢曾惆怅满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刘禹锡却踌躇满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晚唐才子李商隐有一首诗也写野鹤,更有新意。
华师唐代李商隐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李商隐中年丧妻,而且前途渺茫,一直沉沦下僚,诗人的内心既痛苦又彷徨。他的心理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积极向上变为消沉颓废,甚至希望寻找一块净土了此残生。于是李郎就来到著名的西林寺,要与高僧好好地聊一聊,宣泄一下自己极度郁闷的心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怀着净心,诚心诚意地前来访师。虽然李商隐并没有出家,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他也更换了僧侣的衣服,估计还斋戒了三天。山高路远,自己常年奔波,身体羸弱,只好拄着筇杖费力地爬上山来。
鹤是诗人心中超凡脱尘的代表,孤鹤更象征着高洁之士。孤鹤独来独往,圣洁清净,不沾尘土。而云也是飘忽不定,来去无踪,象征着无心和淡泊,诗人经常用云表达一种闲适脱俗的情怀。诗人说“孤鹤不睡云无心”,是对这种恬淡生活的羡慕,向往那种远离尘嚣的境界。
诗的后二句写所见佛地景色。一“静”一“阴”,实写景物,暗喻人品和心境。院门白天紧闭,回廊静谧无声,只有秋天的阳光照在台阶上,浓荫蔽日,留下一片清凉。诗人虽然没有找到华师,但是却寻到了一个平静的去处。于是诗人内心不再像之前那么烦躁不安,所有的郁闷、悲痛和愤慨都飘到九霄云外了。仿佛这一瞬间,诗人变得无欲无求,身心自由,来到了一个理想中的极乐世界。
世事纷扰,难得清静,更多的是痛苦与烦恼。李商隐失去爱妻,痛心不已,为了安慰心灵,他选择信仰佛教,也是对人生的意义感到了怀疑。佛家认为人生皆苦,高僧们都看似高雅脱俗,禅宗的平常心理论更可以暂时弥合诗人心灵的创伤。
诗人向往闲云野鹤的意趣,希望找到一处清净安宁的憩身之所,西林寺无疑是诗人心仪已久的宝地。虽然诗名是“华师”,却不着华师一字,未晤禅师一面,诗人烘托氛围的技法真是独到。
我们不必在意李郎最后是否与禅师见面,他一定已经心满意足了,带着一颗虔诚之心前去,也收获一份宁静和安详而回。人世间即使有万般痛苦,此时此刻李郎也全都忘记了。院门虽然紧闭,但诗人的心扉早已敞开;秋日的阳光在树下留下一片阴凉,却暖到了李郎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