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美的一首搭讪诗,高级而优雅,赶紧来

说起搭讪,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心动时,想尽办法跟人搭讪,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看到一个女孩子长得很可爱。

高挑的个子,纤细的身材,娟秀的鬓发,两个小酒窝笑起来特别迷人。

为了看那个女孩子,每天一到饭点,他就跑去食堂守着,还让我们千方百计给他打听消息。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为他打听到那女孩子的信息,得知她在食堂打零工。

我那朋友知道后,简直把食堂当成了宿舍。每天就拿着饭盒往食堂跑,说是去打饭,其实就是为了去跟那女孩子搭讪。

军训期间,天气特别热,教官偶尔会让大家表演节目,唱歌助兴。他总是表现得比谁都积极,唱着唱着,就把目光投向了我们对面的女生连。

后来,他给那女孩子写信,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拒绝了。为此我们嘲笑了他很久,经常拿他开玩笑。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现在想起会是什么心情和感受?

想想年青时的爱情真是美好而浪漫……

那么古代又是怎么搭讪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的作者叫崔颢,唐代著名诗人,一个连李白那样的谪仙人,都为之搁笔的天才。他的《黄鹤楼》,至今无人超越。

诗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泛舟时所遇到的情景。

她于江边泛舟,听到有男人的声音,大概那个男人的声音很好听,她很好奇对方长什么样,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于是便上前去搭讪。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大概是她上前去,被对方的样子吸引住了。所以她很直接,主动问那个男子:“公子,你家住在何方?”还没等对方回答,她马上又补充了一句:“我家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船暂借问”。她一边泛舟,一边和那男子搭话,聊着聊着,她忽然把船停了下来。

为什么呢?

“或恐是同乡”。原来在搭话的过程中,女子感觉对方的口音很熟悉,所以对他说“那我们有可能是老乡!”这一句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喜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表现出了她的境遇与孤寂。也因此,才有了,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这样的喜出望外。

从诗句的内容来看,这首诗不像爱情诗,更像两个漂泊的人,他乡遇故知的对话。其中的搭讪,也并非蒋勋老师说的那样是出于爱慕的搭讪。

只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很多人更愿意把它当成是关于恋爱的搭讪。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人间就又多了一段甜蜜的相遇,少了一段悲伤的重逢。

#搭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