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雨霖铃》北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第一个出现的意象“寒蝉凄切”并非付诸视觉而是一种听觉感受,“寒蝉”是典型的孟秋意象。《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一声寒蝉,本已点染出一派萧瑟凄凉的孟秋景象了,又怎么经得起再一番秋雨骤降呢?对于离别在即的行人看来,寒蝉、秋雨,这样的凄清寒冷,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告别的长亭里,听寒蝉鸣,看秋雨落,饮离别酒,离情别绪已经浓烈得让人难以承受了,可是就在此时,催促启程的吆喝声再一次毫不留情地响起:“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是指都城汴京的城门了,古人往往在城郊张设帷帐,宴饮饯别,这里当然是指长亭送别了。柳永即将告别京城,也告别他所爱的人,再丰盛的宴席,再好的美酒,也不可能让他像往常一样豪兴满怀,因为他所有的情绪此刻全部专注于他的恋人身上了。一边是无限留恋,一边却是连声催发。词人真恨不得那场秋雨一直下,他才有足够的借口一直留。但“骤雨初歇”之后,他必将面临“兰舟催发”,无论你怎么耽搁淹留,离别的时刻终究近在眼前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眼相看,无语凝噎,这是伤感到极致之后的至情至性之语。我始终认为,真正的伤心,不是捶胸顿足、不是嚎啕大哭、不是喋喋不休的诉说,而只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噎。黯然神伤,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所有的语言全挤在嗓子眼,最终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才是真正伤心到了极致。当“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将离别的情绪直接推送到最高点的时候,柳永却忽然宕开一笔,上片再以风景作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不忍离别却终究要转身离去,无论是远行之人,还是对送行之人来说,此去天遥水阔,再见实在太渺茫,远行的船只渐行渐远,终究消失在黄昏的沉沉云雾中,而伫立在长亭边的送行人,孤独的身影也终究被隐没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之中了。上片是直写离别,离别的场景写到这里,该说的话也都说尽了。下片则另辟蹊径,才刚刚离别,又开始推想离别之后的相思苦恨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下片换头先是泛写,离别之情自古就有,并非“我”所独有,清秋时节自古堪悲,也并非唯我独悲。那属于“我”的独特感触又在哪里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就是柳永的妙笔独创了。以设想“今宵酒醒何处”的问句激起情绪,而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实景作为回答,一虚一实之间,又遥遥呼应了上片写离别之时“都门帐饮”的意脉,章法结构真是浑然天成。当词人今夜酒醒梦回之时,船儿已经漂向何处那不重要,没有了爱人的温暖陪伴,无论是漂到哪里他都毫不关心了,他只感受到依依的杨柳,清寒的晓风,一弯残月孤悬空中,景色的清冷交织着相思的愁绪,真令人愁肠百结。正是这种无从排遣的愁绪,才顺理成章推出了最后几句至情之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就是多年的意思。从此一别,年复一年,美景依旧,可是没有你,风景再美,对我又有何意义?我又能与谁分享?一曲忧伤的《雨霖铃》就这样被柳永演绎得荡气回肠,从离别之前的依依不舍,写到离别之时的痛断肝肠,再写到离别之后的后会无期、孤独凄凉,一场景,一段情,人生如醒醒醉醉,情景是虚虚实实,读起来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余味无穷、声情逼人呢?1、《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在邢州开元寺里有个法号为法明的和尚,为人放荡不羁,像济公和尚一样不忌酒肉,每次喝到酩酊大醉的时候就一个劲儿地唱柳永的词,大家都把他看成“风和尚”。有一天,“风和尚”突然对庙里的其他和尚说:我明天就要圆寂了,你们都不要出门哈,看看我是怎么往升极乐世界的。和尚们都笑话他:“你在痴人说梦吧?”第二天一早,法明和尚穿戴整齐,把和尚们都召集到一起,说:“我走啦,走之前最后给你们留下一首诗吧。”和尚们惊讶得竖起了耳朵仔细听,只听法明大声朗诵道:“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朗诵完就盘腿而坐,从容圆寂了。众和尚这才知道法明是一个异人。2、《雨霖铃》这个曲调的创制始于唐玄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携杨玉环仓皇出逃,当唐玄宗一行逃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这个地方时,兵变终于发生:士兵们追杀了杨国忠,包围了唐玄宗休息的驿站,逼迫皇上赐死了杨贵妃。唐玄宗贵为皇帝,到头来却保护不了一个心爱的女人。随着安史之乱被平定,唐玄宗从成都返回长安。当时正逢雨季,一路上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风雨敲打在车架的铜铃上,与山间的风雨声遥相呼应,叮叮铃铃,断断续续,玄宗坐在车中,这一路的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还有痛失贵妃的哀伤一齐涌上心头,一首哀婉忧伤的乐曲流淌过玄宗备受摧残的内心,于是,乐曲《雨淋铃》就这样诞生了。唐玄宗原本就是高明的音乐家,当年他和杨贵妃创制了不少美妙的乐曲,如今,这一曲《雨淋铃》成了玄宗寄托对杨贵妃无限思念的载体。回到长安之后,唐玄宗召来筚篥演奏家张野狐为他吹奏《雨淋铃》曲,《雨淋铃》成为重要的词牌名,又被称作《雨霖铃》。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杂诗》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渡汉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旭《桃花溪》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张九龄《感遇其四》
张九龄《感遇其七》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王翰《凉州词》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王湾《次北固山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卢照邻《元日述怀》
孟浩然《留别王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早寒有怀》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李颀《古从军行》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颀《古意》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琴歌》
李白《长干行》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崔颢《长干行》
崔颢《行经华阴》
崔颢《黄鹤楼》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祖咏《终南望余雪》
祖咏《望蓟门》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金昌绪《春怨》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昌龄《长信怨》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塞下曲》
王昌龄《采莲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王维《杂诗(其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洛阳女儿行》
王维《桃源行》
王维《青溪》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老将行》
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终南山》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西施咏》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鹿柴》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竹里馆》
王维《山中送别》
王维《相思》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赠郭给事》
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王维《少年行》
王维《使至塞上》
杜牧《清明》
王维《息夫人》
王维《秋夜曲》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送友人》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将进酒》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子夜吴歌》
李白《春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