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别是人生的必

配音:杨何文怡老师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一生爽朗大方,喜交友、更爱饮酒作诗。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在我国诗词史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品析主旨:

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向上滑动,原文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迎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把握要点

(一)

一个人上船了,把挥手举成了一根不倒的桅杆,向东漂去;一个人站在岸上,把离别谱成一首相聚的歌谣,浅浅吟唱。

这一句运用比喻,将挥舞的手臂比作不倒的桅杆。又运用对比,一人在船,一人在岸,离别之情溢于言表。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二)

层层叠叠的花朵,染成一片迷蒙,仿佛寂寞的烟花,在两岸点燃。江南是位娇媚的女子,沾满—身天然的脂粉,藏在三月的深处,红着脸,不敢抬头。而十里扬州,永远都是一个繁华的梦,千年不醒。

这一句则更为精妙,将江南比作娇媚的女子,又把十里扬州描绘成一个繁华的梦。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赏析启发

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后台回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即可获得阅读书目解读图片版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