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比如唐诗,即使久负盛名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王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也并不代表他们的每一首诗都能冠绝全唐。
小编倒觉得,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某一首唐诗也会让你拍案叫绝!
01
比如边塞诗人王翰的这首《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笔者认为是有关“葡萄美酒”的最强文案。
还有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被称为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而且经常在仲秋和春晚出现,可知道张的又有几人?
更有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沧浪诗话》评分最高——“古今第一律诗”,《唐七律选》比较含蓄“前人品此为唐律第一,或未必然,然安可有二也。”我不说第一,谁敢称第二?霸气啊!
就连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这首诗,都不敢显摆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可“诗圣”坐不住了,比崔颢小八岁的杜甫,初生牛犊不怕虎,来了一首《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杨伦在《杜诗镜铨》种评价说: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意思大概是很好,很牛掰,但只是杜工部自己写的七言律诗中排第一。言外之意,还是和人家崔颢的《黄鹤楼》没法比啊!
其实,回头看,你再品,这两首诗的结构很雷同啊!
02
看了这么多文字,真是太费眼,小编以为,好的唐诗一定是信手拈来,妇孺皆知的,比如这首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很多三岁孩子都会背诵,而且大气磅礴,意境高远!
看来,要想写好诗,还得多爬楼啊!
当然,如果觉得爬楼太累,坐船也可以,比如人家李太白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目,万重山,好诗词要往大了吹才给力!
事实上,百千万,这些数量词的应用,确实能给读者一种辽阔的时空感,这也是写好诗词的一个小窍门,比如王之涣的好朋友高适的好基友王昌龄就曾经写过这首《出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又有个“万”字吧!
王昌龄的诗有多恐怖?看看另一首《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让李白的“十步杀一人”黯然失色,人家王昌龄根本就没有写一个“杀”字,可全篇都是杀气腾腾,读者看的也是热血沸腾,这首《出塞》堪称七言绝句里面的霸主。
还有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歌神张学友的那首《吻别》回荡在耳边: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人家高适可只用了14个字,足以击碎古今中外所有的离愁别绪,让人豪气顿生。
03
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花谢花开。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美人。比如孟郊的这首《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你以为这是去看花,这是状元郎参加相亲大会去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试卷不敢撕,书本可以扔到楼下了,骑马撒欢放荡一把,抖音诗词网红戴建业老师说孟郊这会是去长安大户人间参加相亲会了,笔者觉得戴老师说的比较含蓄,这“长安花”应该是花坊花魁们的代名词吧,孟郊那天和年夏天的胡适之先生的美好经历是否相似,有待史学家们出一本书了。
比孟郊大了正正50岁的“诗佛”王维,是个高素质佛系大叔,喜欢做禅诗,比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看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而你知道王大叔年少时有多豪横吗?看这首《少年游》: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血气方刚、任性游侠的画面跃然而出!
姜还是老的辣,比王诗佛大13岁的王之涣就把豪放和悲怆两种情绪拿捏的很好,比如这首《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后来王维在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三毛从台湾打飞的去找王洛宾时,王家卫约张国荣、梁朝伟拍《东邪西毒》时,周星驰在《大话西游》剧组骑自行车带妹妹兜风时……是否会想起这两首诗?
04
唐诗都这么好,写作是否有什么套路?
有好事者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竟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比如:
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李商隐的“不问苍生问鬼神”……
原来,好的唐诗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啊!
难道不用否定句就成不了第一吗?
答案肯定是:能。
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他做到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这个小人物叫张继,代表作《枫桥夜泊》。
可能诗里面有个姑苏的缘故,小编总是把这首诗误认为是苏轼作的,你有没有?
传说这首诗是张继第一次高考未中,夜宿苏州而写。
当时他有一个心爱的姑娘叫“小芳”,张继是个穷屌丝,小芳姑娘却是名门闺秀,但是二人爱的炽烈,奈何“此事古难全”,小芳的父母提出一个条件,只有张继高中才能娶到小芳。
谁知造化弄人,那次张继确实落榜了……
当他孤身一人,面对这无边黑夜,无边落寞,回顾过往,触景生情,之后千古名篇就这样诞生了!
诗言志。“孤独凄美”意境成就了张继和这首诗。
可能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吧。
当然悲剧若能反转,就会更吸引人,复读一年后,张继高中进士,
只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是崔护的,但足以表达张继当时的心情。
小芳真的就成了“小芳”,从此情人变路人……
《唐诗品汇》把这首诗列入“接武”一级中。以后历代诗选,无一例外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传诵于众口。
仅此一首诗,让张继这位玄宗时代的盐铁判官名垂千古!
当然,唐诗是绚烂多彩的,《侠客行》、《将进酒》、《望岳》、《绝句》……一千个人心目中,可能有一千首自认为最好的唐诗。
你心目中的第一唐诗是哪首?唐诗背后又有哪些文人墨客的有趣故事?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