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6月考前押题考试语文

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42723.html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6月考前押题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小题,时量分钟,满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鹞北鸢虽同根而生,但因地域风土不同,其工艺特征差异很大。南通板鹞的板式造型、高低音交汇的葫芦配置和色彩浓郁的工笔彩绘风格,与北派风筝风格迥异。近代以来,人们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往往就是指南通的板鹞风笋。其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风力鼓荡,百哨齐鸣,声线似古筝奏响天籁。南通板鹞轻风时能上天,强风时不掉地,具有一飞冲天的动态美,具有独特的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美,具有介于年画、工笔画、壁画、唐卡之间的绘画美,具有得风而鸣且随风扬抑的音律美。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形成了它在风筝类别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

南通临江靠海,南通的风具有江和海的性格,浩荡而有力,常常会形成“天风”。所谓“天风”,就是地面上没有风,而在距离地面几十米以上的空中出现速度稳定的强气流。在放鹞子的人眼中,东南风向的高空气流是放飞风筝的“上品”之风。鹞子一旦进入“天风”层,哨口响声大作,经久不息,而鹞子也像挂在天上一样,丝毫不动,趁这样的“天风”放鹞子,被视为放飞风笋的最高境界。一旦有了这种“天风”,南通的夜空往往会同时出现成百上千只风筝,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哨声,被誉为“空中交响乐”。声浪席卷银河,流星坠落人间,这是南通特有的星空美景。

在生产、生活中,板鹞风筝具有实用价值,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故事与记忆。南通靠近黄海,渔业资源丰富,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天气预测是头等大事,关乎渔民的生命安全。每逢出海前夕,渔民将风筝放上高空,可以根据鹞尾的摆动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气流方位的变化,以此作为获取气候变化情况的一个参考依据。渔民们还放一种六角形风筝,在风筝上绑上小旗,把风筝放上天空后,可以从小旗的飘动情况来判断风向和风力,这种风筝被称作“顺风旗”,有顺遂平安之意。还有一种风筝,点上蜡烛后被放上天,又叫“天灯”,浮于空中,可以指引渔民深夜归航。

乡野村落,几乎家家都有风筝,而板鹞风筝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板鹞风筝寄寓了人们对谷物丰收、人丁兴旺和风调雨顺的希冀。“鹞子满天飞,家家有得收”,南通本地有这样的谚语。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尤其是春节、清明节或田禾收割后,乡里有板鹞风筝的人家就会请邻人来放风筝,俗称“背鹞子”。放鹞子在乡村是非常隆重的大事,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仪式感和乐趣。放飞之前,先将扎制完成的板鹞供奉在堂屋内,以香烛纸马敬请神明加持,祈求放飞圆满顺利。风筝飞上天,哨声如笛似箫,响彻长空。村民一起庆贺欢呼,预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板鹞风筝的几何图形的造型,带有抽象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视觉美感。其六角、八角和正方形的设计,据说与象数、五行学说一脉相通,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合共生。几何图形构成的外形结构,稳定且富有美感,角角相接,面面相对,筝面上的彩绘题材丰富、色彩瑰丽,表达了人们祈福的美好心理。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用自己的朴素感知和技能去凝结和表现天地之美,南通板鹞的造型、色彩、音律等元素都承载了传统民间文化的观念。风筝高高飞上天,承载的是浓郁的乡土情怀,难忘的童年记忆,还有人们千百年来传承的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

(摘编自吴玲玲《占尽东风第一鹞——南通板鹞的文化溯源》)

A.南通板鹞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得益于其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和音律美融合成的艺术审美。

B.由于“天风”的作用,鹞子哨口响声大作,成百上千只风筝一同出现,哨声就会如同山呼海啸般。

C.板鹞风筝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如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气流方位的变化,如判断风向和风力。

D.六角、八角和正方形的设计,表明板鹞风筝与象数、五行学说有关,象征天、地、人和合共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艺术审美、特别的象征意义、抽象的美学意蕴等角度阐述了南通板鹞的文化内涵。

B.文章阐述了北鸢与南通板鹞各自的工艺特征,通过对比论证了南通板鹞风筝的独特之处。

C.文章列举“天灯”风筝的例子,论证了“在生产、生活中,板鹞风筝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

D.文章引用“鹞子满天飞,家家有得收”,是为了论证板鹞风筝寄寓了人们对谷物丰收等的希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得风而鸣且随风扬抑,大致可判断那是南通的板鹞风筝。

B.南通板鹞与北派风筝风格迥异,所以其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只有在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板鹞风筝才被人们放飞,它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仪式感和乐趣。

D.板鹞风筝拥有几何图形的造型,其造型比色彩和音律等元素更能够承载传统民间文化的观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提高能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发展可持续、资源可获取、科技可支撑、经济可承受、体制可保障”的新时代能源安全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稳定传统能源生产。稳定国内煤炭产能规模,满足国内煤炭消费的基本需求。加大海域石油勘探以及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力度,提高采收率,加强页岩油开发技术储备和转化,努力实现国内石油产量长期稳定的目标,力争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以内。加大陆上、海域主要含气盆地的勘探力度,坚持常规气、非常规气并重,保持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

保障进口油气供给安全。我国原油进口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依赖程度较高,从全球获取资源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要保持引进通道的海陆均衡、航线多元。加大原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调节能力。建立并完善天然气调峰与应急体系,逐步开展天然气战略储备建设。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供应安全。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施大渡河、澜沧江上游等西南地区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开发,扩大核电装机规模;稳步推进风、光资源的集约化开发,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转换效率和风电单机容量;大力发展储能技术、降低储能成本。

提高能源科技水平。继续加大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能源生产与利用的新型节能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投入,加强能源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完善能源发展机制。推进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并提高能源市场开放程度,推动能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完善各项机制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摘编自黄维和等《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对策探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我国能源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能源事业的稳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今天的中国,从大西北一望无际的光伏电板,到大草原矗立的“大风车”,再到来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车……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呈现出蓬勃生机,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兴未艾。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能源基础,而且本身就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摘编自任平《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材料三: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短期内煤炭的“压舱石”地位很难改变。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消费比重依然达到57%。天然气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煤炭,但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利用它来替代煤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电力供应为例,在我国,煤电目前以不到五成占比的装机,生产接近六成的电量,并支撑超过七成的高峰负荷需求,仍然是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

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来看,新能源在短期内也很难完全替代煤电。近年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它们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不足之处,依然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年的欧洲能源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量,但年欧洲风电出力显著低于常年均值,以至于不得不增加煤电和气电发电量来弥补缺口。这也警示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仍要做好煤炭等常规能源的应急储备,以保障用电高峰时段的供应。

(摘编自丁怡婷《立足国情统筹降碳与能源安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在内的传统能源的稳定生产,与保障进口油气的供给安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都很重要。

B.对已经成熟的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技术要推广应用,在能源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方面要加大投入。

C.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可以给我国的经济增长不断注入强劲的新动能,其本身就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

D.近年来我国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虽然新能源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新能源完全替代煤电是指日可待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就要大幅降低对国外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提高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以满足需求。

C.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体现。

D.煤电目前依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新能源则“靠天吃饭”。

6.三则材料都涉及“能源安全”,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

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对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从奔走相告,到相约去秉昆家聊天,后来再一拨接一拨去周秉昆家打听情况,他们从高兴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