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北京旅游的时候,遇见过一个妈妈,带着一个晕车的女儿要去长城游览,路途奔波让本就晕车的女孩脸色苍白,但是她出游的心情却不低落,反而有点兴奋。一路上,她见到的景点,妈妈都能跟她分享背后的故事,小女孩身体疲惫,但是心里却是开心满足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旅游不只是看风光,更应该知晓背后的故事,这样看风景才是风景,看到的是一个故事,而不只是一张照片。
在最新的唐诗排行榜上,崔颢的《黄鹤楼》名列第一。有一次,崔颢到黄鹤楼游玩,看到那边的风景特别优美就诗兴大发,写了这样一首诗《黄鹤楼》并题在墙壁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说到这个“昔人已乘黄鹤去”其实是来自一个关于黄鹤楼的传说。相传黄鹤楼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姓辛的人开的酒楼,有一个,酒楼里来了一个客人,形象比较糟糕,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没有钱还向老板要酒喝。不过辛老板并不介意,大方地给了他一碗酒。从此以后,这个人每天都要讨一碗酒,老板也从不厌烦,每次都赏给他。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过了大半年,这个客人对老板说:“老板啊,我欠了你这么多酒钱,实在对不起,但是我确实没办法还你了,这样吧,我送你一只鹤。”说完,他拿起一块橘子皮,在酒楼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因为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画出来的鹤也是黄色的。这只鹤特别神奇,只要有客人唱歌,它就会随歌声跳舞。自从有了这只鹤,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于是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快的,老板就赚了很多钱。
过了十年,当年那个身穿破烂的客人又回到了这个酒楼,他看见辛老板已经赚了足够的钱了,于是取出一只笛子吹了起来。听到笛声,墙上的黄鹤飞了出来,这位客人坐上黄鹤飞走了。这时候辛老板才发现这是一位修道成仙的道士。为了纪念他,辛老板在这里修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这个就是黄鹤楼背后的传说。
崔颢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还在四川。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李白是一个喜欢旅游的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古诗启蒙小故事-《赠汪伦》,追星族汪伦、吃货李白之间的故事所以,李白从四川出发到全国各地旅游的时候,其中就来到了著名的黄鹤楼。李白一路登上黄鹤楼,一路欣赏沿途风光,等到他等到最顶楼时,发现风光更美,于是略微臭美的李白心里想,像这么好的风景,我这大才子不提诗一首都对不起它。于是他开动脑筋开始作诗,等他刚想拿出笔准备写的时候,看见了墙上已经有崔颢之前写的《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看了看,越读越喜欢,不仅赞叹道“绝妙绝妙,这真的是一首好诗啊!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是说,眼前的美景这样好,我却写不了诗,为什么呢?因为崔颢的诗已经写得非常棒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比他更好的了。于是李白收起笔离开了黄鹤楼。
但是,我们也知道,李白的臭美不是白臭美的,他的“诗仙”封号也不是白给的,向来这种大才子是不会轻易认输的,即便认输也要在其他地方找回来。这不,后来李白旅游到了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凤凰台,他又想起了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他心里想,既然黄鹤楼已经被崔颢先写了,现在我也一定要写一首,证明我李白可不比你崔颢差,于是他就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风格含义也跟《黄鹤楼》相类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颢说黄鹤飞走了只剩下黄鹤楼,李白就说凤凰没了只剩下凤凰台;崔颢说鹦鹉洲,李白说白鹭洲;崔颢说想念家乡,李白说想念长按;崔颢说江上有雾看不见家乡,李白就说云彩遮住了阳光看不见长安。
可以看出李白心里也是有小小的较劲,也许他是想证明,黄鹤楼只不过是崔颢捷足先登,换个地方,我一样可以写出好诗来。
越读唐诗,对人物的形象越丰满。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如果你要带孩子去湖北游玩,这一次登上了黄鹤楼,就不只是说看,这就是黄鹤楼,看,那是长江,我们有黄鹤楼的传说可以讲,我们有这首诗背后的小故事小插曲可以分享,相信孩子对黄鹤楼的印象会更深刻,读故事可以读出韵律味道,将故事可以品出诗中情怀。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注:图片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