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鹤楼崔颢

诗文赏阅

huánghèlóu

黄鹤楼

táng·cuīhào

唐·崔颢

xīrényǐchénghuánghèqù,

昔人已乘黄鹤去,

cǐdìkōngyúhuánghèlóu。

此地空余黄鹤楼。

huánghèyíqùbúfùfǎn,

黄鹤一去不复返,

báiyúnqiānzǎikōngyōuyōu。

白云千载空悠悠。

qíngchuānlìlìhànyángshù,

晴川历历汉阳树,

fāngcǎoqīqīyīngwǔzhōu。

芳草萋萋鹦鹉洲。

rìmùxiāngguānhéchùshì,

日暮乡关何处是,

yānbōjiāngshàngshǐrénchóu。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小传

崔颢(年-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去世。唐开元十一年(公元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在崔颢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古诗译文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10.川:平原。

11.历历:清楚可数。

12.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3.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5.乡关:故乡。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配乐朗诵

点击下面播放

古诗新唱

点击下面播放

微课自学

阅读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思维导图

赏析交流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