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武汉,黄鹤楼不能不去,这里的诗词对联

湖北九省通衢,尽得地利。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无数名家为之题诗作对,自然而然地成为武汉的地标和文化名片。去武汉,不能不去黄鹤楼。

至于黄鹤楼得名及历史由来,不妨先读一读唐人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

《黄鹤楼记》(唐·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仙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此事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顶端直冲霄汉,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像鸟的翅膀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吴楚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河南穆宁先生,官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远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据有人考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年)。当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一大波文人墨客游武汉,必登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说家喻户晓。

《黄鹤楼闻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本诗也很出名。如果你去翻黄鹤楼对联选,“楼中玉笛”“五月梅花”是对联家们常用的两个典故。李白在黄鹤楼写了很多诗,期间也遇到一件尬事。原因在于一个叫崔颢的写了这样一首诗: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曾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因实在写得太好,心高气傲的太白也没了脾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仙于是就此搁笔。

其它诸名家的诗词,我们也不妨静下心来细赏。

《黄鹤楼》(宋·陆游)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黄鹤楼》(南宋·范成大)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南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菩萨蛮·黄鹤楼(近代·李德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至于黄鹤楼联的对联,保守估计都有上百副,他们为此专门出版了一本书。

清李联芳题黄鹤楼联: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低声缥缈,鹤影翩跹。

李联芳是个翰林,但没做过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本联显得文辞典雅,颇有书卷气。

左宗棠题黄鹤楼: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曲落梅中。

中兴名臣左宗棠南征北战,题联中浮出缕缕乡音:

张之洞题黄鹤楼: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张之洞做过湖广总督,武汉曾是其大本营。题黄鹤楼则踌躇满志。

彭玉麟题黄鹤楼: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彭玉麟也是中兴名臣,红羊劫是古代的谶纬之说,代指国难。也可指“洪杨”,即洪秀全,杨秀清——彭的死对头。

著名文学家曹禺亲笔书写的搁笔亭联颇有趣味:

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而它的诗文对联,也历经岁月洗刷沉淀,歌咏了天下第一名楼的沧桑岁月,读之令人神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