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湖北站丨英雄人民铸

编者按:山河辽阔,历史苍茫。湖北,从烽火硝烟和峥嵘岁月中走来,用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精神构建起荆楚大地的红色记忆。即日起,《中国电力报》刊发“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湖北站融媒报道,看英雄的荆楚电力人如何赓续红色基因,助力荆楚大地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英雄人民铸就英雄城市

——“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湖北站①

这里响起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当之无愧的首义之城;这里沉淀着“保卫大武汉”的烽烟岁月,成为民族精神的熔炉;这里迎战过年的特大洪水,是英雄之歌的谱写之地;这里打赢了庚子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涅槃重生整装再出发。武汉,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也将自己写进英雄史册。

06:04

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正值武汉“解封”一周年,记者走进这座英雄之城。车水马龙早已恢复了往昔的喧嚣,街头巷尾升腾起平静祥和的烟火气。

在武汉新洲陕北-湖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叉车、吊机忙得如火如荼。这条长约公里的“特高压输电升级版”建成后,陕西丰富的风、光、火电将打捆直送华中负荷中心,每年输送电量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万吨。武汉换流站每年将交换电量亿千瓦时,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为英雄之城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星火燎原红色热土赓续革命精神

武汉市内有多处革命纪念地,铭刻着这座英雄之城或荣耀或悲壮的过往。位于武昌临江大道高楼之间的红巷,长度不足米,聚集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诸多重要事件和重要时刻。

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是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于年3月7日正式上课,学生共余人。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李达等曾在农讲所任教。

红巷中,农民运动的火种熊熊燃起,燎原于神州大地。与此同时,伴随着各大工厂的兴建和技术的引入,电力工业也在悄然萌芽。在与红巷一街之隔的砖瓦巷内,就有武昌电灯厂建立的砖瓦巷电厂(后为武昌水电厂),并有4条供电线路向武昌城内外供电。

然而,在硝烟弥漫、时局动荡的年代,电力发展处境艰难,电力设施多次被损毁。为了保护电力“火种”,广大电力人百折不挠,将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党的事业和电力事业之中。武汉电力从无到有、几经周折、渐次兴起,经历了战火硝烟后的百废待兴,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建设步伐加快。武汉电网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数十年,涌现出多位为电力事业奋斗终生的电力英雄,原武汉供电局武昌分局的退休员工刘金阶就是其中一员。

年,为将江南、江北电网联络,武汉供电局兴建跨越长江过江高压输电线路,年仅24岁的刘金阶参与到百米高空跨江电塔装建扒杆的任务之中,历尽千难万险,先后完成江北、江南两座铁塔的安装工作。

由于对跨江架空线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刘金阶在25岁就当上了湖北省劳模,成为全国首届“群英会”的一员。

年,“空中飞人”刘金阶正式退休。“作为一名党员,干了一辈子外线工,看到越来越亮堂的城市,苦点、累点真不算啥,这辈子,值!”他说。

岁月流逝,以刘金阶为代表的武汉电力人赓续奋斗精神,武汉电力的发展脚步从未停歇。

年前后,武汉供电局启动了包括配网“根治工程”在内的电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杆线入地。武昌城区电网显著增强,城市风貌也更加整洁靓丽。

红巷这片革命老区,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亲历了电网的发展。近年来,武汉供电公司完成了包括红巷在内的武昌核心区域多轮配网改造,满足了临江一带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漫步红巷,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时,记者遇到了正在检修供电设备的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武昌客服中心龚彦奇。作为客服中心武昌支部党员服务队队长,他的日常工作是维护辖区用户,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供电服务问题。

“武汉是一个英雄城市,我们只是这个城市里的一粒沙,但我们也有梦想,也要发光发热。”这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有些腼腆,但是难掩对这片土地的真挚热爱:“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普通的供电人也想传承红色基因,穿着红马甲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老百姓解决供电问题,为这个英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做一个小小的英雄。”

齐心抗疫荆楚儿女书写英雄史诗

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和荆楚文化的核心区,武汉文化继承了荆楚文化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精神内核。历史虽然远去,但这一精神一直流布于荆楚大地上、流淌在湖北人的血液里。

在武汉,江岸区胜利街连着的陈怀民路、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都是用抗战英雄命名的街区。不难发现,英雄事迹和革命记忆早已烙在这座城市的纹理之内,融在这座城市的脉络之中。

许多历史的重要关头,因为武汉的“在场”,让中华民族的重大叙事与这一地点紧密相连,铸就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强与果敢的英雄品格。

庚子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21世纪影响全球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更是武汉的历史记忆。武汉人民在疫情中展现出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等优秀品质,已然内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塑就成这座城市的时代形态,并长久地影响这座城市的未来。

战疫历程令人心恸,更让人感念的,是挺身而出的各行各业的勇士。其中,电力英雄不辱使命,全力以赴保障供电,确保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大局稳定。

自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伊始,国网湖北电力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全体干部职工紧急待命,1.7万余名职工坚守岗位一线,设置“红领”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和服务队,全力做好工程送电、设备巡视、远程监控、故障消除等工作,医院、医院建设和防疫物资生产场所保电,高效完成病床、医疗场地照明、暖通、动力系统等通电任务,医院及全省用户的可靠供电。

72小时,医院;5天,医院全部通电;4小时,为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址改造送电;37个小时不停工,医院成功送电;耗时3个小时,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实现供电……武汉“电力铁军”以实际行动不断刷新供电速度的纪录。

火速供电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供电员工加班加点、不眠不休的努力。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是一个个朴实而坚定的逆行英雄,用双手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在医院工作的那段时间,心理压力非常大。”全程参与了医院电力建设工程的国网武汉蔡甸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高文攀经历过很多场保电——中高考保电、防汛保电、军运会保电等等,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回忆起建设医院的那段日子,他感触颇深:“那里的电闪动一下,可能就会导致一条生命的逝去,那将让我们愧疚终身!”

驻扎医院的日子,只要天气不好,高文攀和他的同事们就睡不着觉,全体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生怕恶劣天气对供电设备造成损坏。“整个保电过程中,我们的电一秒钟都没有闪动一下,真正做到了零闪动”,高文攀顿了一下,眼中闪着泪光:“这让我觉得非常骄傲。”

有的人来不及通知家人,就奔赴施工现场;有的夫妻双双上阵,家中孩子无人照顾,只能顿顿以方便面果腹;有的人为保质保量完成供电任务,几天几夜只睡一两个小时……在施工现场,像高文攀一样投入和忘我的电力人太多,太多。战斗在每个岗位上的每一位电力员工,都在为“每1度电都与生命相关”这一目标而拼搏。

走过最艰难的时刻,经历过奉献和牺牲,年4月8日,这个九省通衢的特大城市打开城门,全面重启。浩浩长江水流淌千里,见证了英雄之城的不屈不挠;巍巍黄鹤楼伫立千载,铭记着英雄人民的众志成城。在人群中,英雄们或许平凡如常,但在危难关头,是他们,冲锋陷阵护卫你我;是他们,将家和国的荣光扛在肩头!

作者:莫非支彤吴春燕龙群吴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