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武汉老街600年古街藏在黄鹤楼下,外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m.39.net/pf/a_4513680.html

武汉三镇中,汉口和武昌是我最常街拍的两大块。对于武昌,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黄鹤楼,但在黄鹤楼下,一条狭长的街巷让我记忆深刻。但由于要建地铁,这个地方几乎是被封闭,据说也会拆除。现如今怎么样了,不得而知,回想起来也只能翻翻去年夏天的风景。

得胜桥——这是一条我无意路过的街巷,充满烟火,却也杂乱,但十分惊喜。巷子又窄又长,两旁都是铺子,有一段是菜市场,有一段有各种小吃,也有一段有不少日常杂货。它是武昌的老城区,从中山路积玉桥到中华路粮道街之间,婉转不过千米,几乎浓缩了武昌古城多年的余味。

虽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全部拆除,还是只拆除一部分,但对于生活在武昌的老武汉人而言,老街的拆除意味着一代人的记忆被搁浅在历史的长河中。得胜桥是武昌著名的一条露天集市,汉货特产一应俱全,古朴的黄鹤楼下,烟火与市井令人向往。

与大多数已成为观光客游览的集市不同的是,得胜桥并不是景点,也不会有游客特地赶来,但偶有摄影师会扛着三脚架来此寻觅城市人文。第一次撞见这条巷子的时候,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鱼腥味、猪肉味,但并未这些味道而转身离去,走着走着,一幅人间烟火之景观呈现眼前。

比起所有的室内集市,露天摊位更能体现一座城市人文活力,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这里,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逛集市,尤其是本地人才去的集市(非景点),往往是我旅途中必须安排的行程之一。在我眼里,它与博物馆一样,无雅俗之分,却同样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去处。

在这里,你会发现它不仅是武汉人过早、买菜的日常地方,也是武汉人维系社会温情的生活之处。我曾亲眼目睹那些温情:有推着自行车的,提着菜篮子买菜的,有收辫子的吆喝声,也有从开水房传来的吱吱水汽声。最是深刻的还是武汉人对藕的专情。

这杂乱、随意、十足的生活味儿,像是回到了80、90年代。只可惜我不是武汉人,也未曾生活在这里。说起得胜桥,不比人家有那般深刻记忆和情感,但简朴的生活场景依旧是勾起我小时候的记忆:家乡的长江边上也曾有这么一条老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对于老街,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也有说不清的情感。我喜欢一切老的、旧的、甚至是破的东西,并非是图它外表沧桑古朴,只因它的身上有人们的记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积淀。也许在我置身于得胜桥之间的时候,我是回到了小时候的老街上。现如今,它早已变了样,记忆被搁浅,老街也消失在了长河中。

我相信,武汉人对得胜桥的情感,犹如我对家乡老街那般。因而,我试着将情感替换,投身于得胜桥中,不论是为了街拍还是为了融合武汉,不得不说,我确实是喜欢这里。它就像是一件老古董,也许不是收藏家喜欢的那种,却充满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

夜色将至,街巷里的灯火微微而亮,老旧的居民楼却呈现出更古朴的味道。人们往来,似是得胜而归。在过去,这是人们去北城门的唯一街道,相传军队出征必走武胜门,得胜桥一名由此而来。

据悉,这一片区域在年就进入“千年古轴片区”改造项目,东临胭脂路,西临解放路,南临黄鹤楼,北临中山路成“考古工地”,是为武昌古城“武胜门”将复原,其中就包括得胜桥。这里菜场文化兴盛,白天商贾云集,人来人往。但黄昏之后,这里就逐渐安静下来,呈现另一番景象。

项目区域内基本为城市中心区上世纪50、70年代的老式住宅。这些已有上百年的老房子或将被拆除、改建。对于我而言,从游客的角度来说,有些可惜。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兴许是件好事,从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改善,得胜桥的杂乱是该好好整顿一番。

夜色之下,市井烟火依旧繁盛。在这破旧的街铺之间,狭长的街道之上,雄伟壮美的黄鹤楼就矗立眼前。历史的宏伟,生活的平凡,杂乱无章的电线和人们晾着的衣服缠绕其间,世界充满欣喜,也有充满悲伤。得胜桥是否还如初?不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