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7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小学学习中,关键点就是积累足够多的基础知识,为今后更高级的学习奠定基础。今天小学基础知识库就为大家分享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7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哦~

往期回顾

弟子规(全)音频+视频+注释+图文精美版

三字经(全)音频+注音+注释+图文精美版

《千字文》音频欣赏

《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

《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朱子治家格言》(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

《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经典动画《论语》合集

《论语》音频视频合集

《大学》合集《中庸》音频合集/视频《孟子》音频合集《诗经》合集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行宫》元稹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登鹳雀楼》王之涣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新嫁娘词》王建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相思》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鹿柴》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7《竹里馆》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8《山中送别》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9《问刘十九》白居易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0《哥舒歌》西鄙人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1《静夜思》李白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2《怨情》李白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3《登乐游原》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4《听筝》李端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5《渡汉江》宋之问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6《八阵图》杜甫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7《宿建德江》孟浩然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8《春晓》孟浩然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19《春怨》金昌绪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0《江雪》柳宗元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1《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2《终南望余雪》祖咏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3《宫词》张祜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4《寻隐者不遇》贾岛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5《送崔九》裴迪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7《听弹琴》刘长卿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8《送上人》刘长卿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29《玉台体》权德舆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1《闺怨》王昌龄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2《春宫曲》王昌龄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4《逢入京使》岑参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5《凉州词》王翰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6《逢入京使》岑参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7《后宫词》白居易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8《宫中词》朱庆馀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39《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1《早发白帝城》李白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3《贾生》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4《隋宫》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5《瑶池》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6《嫦娥》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7《夜雨寄北》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8《寄令狐郎中》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49《为有》李商隐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2《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3《金谷园》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4《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5《遣怀》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6《秋夕》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7《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8《泊秦淮》杜牧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59《征人怨》柳中庸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0《金陵图》韦庄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1《秋浦歌》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2《赠汪伦》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3《早发白帝城》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4《月下独酌》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5《夜宿山寺》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7《望天门山》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8《望庐山瀑布》李白(中小学必读)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69《静夜思》李白(中小学必读)上下滑动即可查看请点底部阅读原文,有更多的资源等你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   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   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延伸思考

每天十分钟·学会一首古诗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孟浩然(A.mengB.men)烟花(A.yangB.yan)

孤帆(A.fanB.fang)碧空(A.kongB.kon)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烟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__________季。

(2)李白是在___________送别孟浩然,孟浩然是要去____________。

初中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