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以杂文和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诗则以散文诗集《野草》为代表。这一来是因为他写的诗不多,二来鲁迅自己对诗歌并不十分感冒,《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百草园《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一九二四年十月三日
鲁迅作过一些拟古诗,从中可以看出他诗歌中的幽默。鲁迅自己说是“看见当时‘啊呀啊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鲁迅的这种“玩笑”用在旧诗当中,称之为“剥”,即戏仿古诗。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
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
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
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年1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1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将故宫博物院、史语所等机构所藏部分古文物,分批运送至南京、上海。然而,运物不运人,国民政府紧锣密鼓地实施古物搬迁,却不准北平的大学生逃难,文化被带走了,偌大的京城只剩下“晦气重重”的大学生。此诗的格局和句法完全模仿崔颢的《黄鹤楼》,以古写今,更具讽刺意味。同时所作的还有一首《学生与玉佛》: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回顾鲁迅的所写的诗歌,数量虽然不多,但多基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因事而感,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如他那首著名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断发照”这首诗约作于年,是鲁迅为自己剪去辫子以后拍的第一张照片而作。在清末,人的头上顶着一根辫子,心里也装着一根辫子,剪不断,甩不掉。这时候的鲁迅已经意识到,头上的辫子可以剪掉,更重要的是心里的辫子也得剪掉。两个“我”字反复强调了“我”的心志之坚。
《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
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
无如臣脑故如冰。
△《赠台静农报载患脑炎戏作诗页》年,北京鲁迅纪念馆藏。
这首作于年,因为《大公报》上报道鲁迅患脑炎,所以鲁迅作了这首诗送给学生台静农。
鲁迅所作的旧体诗不多,统共只有几十首,其中又多为因事寄情之作,纯粹抒情的作品很少,但也很有意思。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这是鲁迅于年的作品,那个时候的上海已经不安全,文章如土,谋生艰难,年7月11日,鲁迅致山本初枝信中有云:“日本风景幽美,常常怀念,但看来很难成行……我现在也不能离开中国。倘用暗杀就可以把人吓倒,暗杀者就会更跋扈起来。他们造谣,说我已逃到青岛,我更非住在上海不可,并且写文章骂他们,还要出版,试看最后到底是谁灭亡。”这首诗的目的不在于讽刺他人,而在于安慰自己。从前可以离开上海,现在不能。因为现在,就是“我”一定要战斗的时候。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的鲁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