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上方蓝字iMorning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相传,李白游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不小心看到崔颢写的一首《黄鹤楼》,大为叹服,觉得自己没办法写得更好,遂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去。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李白俯首认输呢?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向推绝唱,而未言其故,读者欲索其佳处而无从。评此诗者,谓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崔诗诚足当之,然读者仍未喻其妙也。
余谓其佳处有二:七律能一气旋转者,五律已难,七律尤难;大历以后,能手无多,崔诗飘然不群,若仙人行空,趾不履地,足以抗衡李杜,其佳处在格高而意超也。
黄鹤楼与岳阳楼,并踞江湖之胜。杜少陵、孟襄阳《登岳阳楼》诗,皆就江湖壮阔发挥。黄鹤楼当江汉之交,水天浩荡,登临者每易从此着想。设崔亦专咏江景,未必能出杜孟范围。
而崔独从“黄鹤楼”三字着想,首二句点明题字,言鹤去楼空。乍观之,若平直铺叙,其意若谓仙人跨鹤,事属虚无,不欲质言之。故三句紧接黄鹤已去,本无重来之望,犹《长恨歌》言入地升天,茫茫不见也。楼以仙得名,仙去楼空,余者唯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耳。谓其望云思仙固可,谓其因仙不可知,而对此苍茫,百端交集,尤觉有无穷之感,不仅切定“黄鹤楼”三字着笔,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通篇以虚处既已说尽,五六句自当实写楼中所见,而以恋阙怀乡之意,总结全篇。犹“岳阳楼”二诗,前半首皆实写,故后半首皆虚写,虚实相生。五七言同此律法也。
与此诗格调相同者,沈俭期《龙池篇》云:“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李白《鹦鹉洲》云:“鹦鹉来过吴江上,江水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沈诗前四句专咏龙池,李诗前四句专咏鹦鹉,皆一气直书,皆于后四句写诗意,与崔诗同调也。
后人登黄鹤楼者,因崔颢而不敢题诗。乾隆时黄仲则,自负清才,有句云:“坐来云我共悠悠。”为时传诵。亦好在托想空灵,就崔之白云悠悠句,加以“我”字,遂用古入化,然不能越崔之诗境外也。
《诗境浅说》作者:俞陛云/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5月
与王国维《人间词话》并称“诗词双绝”
叶嘉莹、蒙曼、张中行等赞口不绝!
豆瓣评分9.0!读古诗,不能不读俞陛云《诗境浅说》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诗境浅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