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后人盛赞“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
唱”,尊为“七律之首”。村姑今天跟大家分享两首有关黄鹤楼的送别诗,感受下不一
样的黄鹤楼。
一、大气磅礴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我们在学生时代背诵过,想必都耳熟能详。全诗为:故人
西辞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既然是送别诗,肯定描写的送别离愁之事,这首诗全文却没有一个体现“忧伤”“失
落”等词眼。“西辞”似乎不是送别,而是去“烟花三月的扬州”旅游观光。
尽管如此,有个字村姑觉得用得分外巧妙,含蓄地表达了“故人”离去的惆怅,那就
是“孤”字。
老朋友的船在浩渺的江水里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尽头,只看到滚滚长江水流向天
际。“孤帆”说明朋友的船孤零零地离开,同样,朋友离开,诗人也成了“孤人”。
论名气,孟浩然不及李白,论岁数,孟浩然比李白长11岁,两人是非常好的“忘年
交”。当时,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到扬州去,就特地约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临别时写
了这首诗。
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国泰民安,李白尚且年轻气盛,意气奋发,虽然离别,诗歌也是
豪爽洒脱,连黄鹤楼似乎都想去烟花三月的扬州游玩一番。
二、依依不舍的《江夏送友人》
全诗如下: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
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这首诗的作者也是李白,具体创作背景尚不明朗,送的“友人”到底是谁也无从考
证。
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伤感和不舍。“泪下汉江流”更是一反“诗
仙”平日的洒脱和豪迈,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从“雪”字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冬天,这与“烟花三月”的春天景象也大不相同。白
雪皑皑的黄鹤楼,银装素裹,静默无声,只有喝酒冲淡忧伤。
此时,玄宗末年,已经由盛世转衰,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李白也感受到了乱世的悲凉和动荡。同样是黄鹤楼,同样是送别,心境已经大不相同。徘徊顾影,泪眼双流。
舍不得友人,确也无可奈何。整首诗读完,黄鹤楼都忧愁了。
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建立于三国,自唐朝开始名声大震。她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见证三国云烟、唐宋风月,成为中国文人精神栖息的家园。于是乎留下了如此多经典诗篇。
你也可以,写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用文字来跟她来场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