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了三首关于《登鹳雀楼》诗的小故事,那今天就来说说几首关于黄鹤楼诗歌的小故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更是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历代文人墨客都在这三地留下了千古绝唱。
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及崔颢《黄鹤楼》。
那今天就来说说崔颢的《黄鹤楼》
当时,宦游天下、四处漂泊二十载的崔颢终于得已回长安为官,回途中经过武昌因而登上黄鹤楼。
崔颢凭栏远望,见远处水雾江烟、芳草萋萋,倦鸟归林、游船归航,
感时伤己下,乡愁顿生,于是一首高唱入云的七律纵笔得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后这首诗便广为流传,更是被严羽的《沧浪诗话》誉为唐代七律第一。
等后面李白去黄鹤楼游玩时,本想着赋诗一首赞叹下这大好风景,等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时,便摇头叹息、万分郁闷。
叹息的是,崔颢这首诗写得太好,感觉自己无法超越,羡慕嫉妒恨!
郁闷的是,眼前黄鹤楼美景,我李白却无法写一首诗来表达表达,
真真的是郁闷极了。
于是乎,那一句很有名的顺口溜打油诗就出来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然而,李白还是很不甘心?此情此景此地,我李白要是不赋诗一首真的很失败啊!我还要不要面子啦!
恰在此时,他的好友孟浩然乘船从益州去扬州游玩,途径黄鹤楼,老友异地相逢,两人都十分格外的兴奋亲切。
试想一下,在现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的年代,你和老友相见都必定是要去小聚一下,更何况是那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呢。
于是两人就高高兴兴的聚会去了。
等几杯酒下肚后,李白的诗意就上来了。
心想,崔颢呀崔颢呀,黄鹤楼之景之情是让你给写绝了。
但我这回,不写黄鹤楼的景不抒不得志的情,我李白另辟蹊径,写一首与黄鹤楼沾点边的送别诗。
你写七言律诗,那我就弄七言绝句,只要能证明我李白到过此地,留有墨迹,能留给后人欣赏背诵就行了。
于是,李白大手一挥,挥笔而就一首名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此,一首有名的送别诗又出世了。
不过我想当时的李白恐怕真的不敢把他的七言绝句与崔颢的七言律诗做个名气比较,更不敢预测,千年之后自己的绝句能否盛名于崔颢的律诗之上。
不过,照现在来看,两首诗的知名度那是不分上下,至少我们从小一提到黄鹤楼就想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提到送别诗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总而言之,都很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