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白癜风丸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9.html

一、猜字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也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汉字,请大家猜一猜。(课件出示“送”字篆书)

生:鹤

生:陵

师:看到大家一脸茫然,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提示。(课件出示“送”字的隶书)

生:送

师:让我们揭晓答案。恭喜你们答对了!(课件出示“送”字的楷书)这呀,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看,“送”字,原本的意思是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就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huò”,意思是走走停停。知道为什么走走停停吗?

生:因为舍不得分开。

师:是呀,送别是一种不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全班齐读诗题。)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课题,拓展资料

师:请同学们端起课文纸把课题再读一遍。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谁再来读一读诗题。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很好,字正腔圆,把“孟”和“陵”的后鼻音读得很标准。(课件显红“孟”和“陵”,并标注拼音)来,大家像他一样再来读一读。

师: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真聪明,一读就懂。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到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这里的注释。

师: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广陵”了解吗?

生:广陵就是扬州。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诗句知道的。

师:你真聪明。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这也是个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同学们,这里的广陵也叫扬州,是一处名地。在汉朝时叫广陵,之后,两种叫法都可以,那里是个繁华而美丽好地方。

师:这里有一座名楼——

生:黄鹤楼

师:一处名地——

生:广陵

师:还有两个名人,那就是——

生:李白和孟浩然。

师:谁知道他们俩之间的关系?

生:他们是好朋友。

生: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

生:他们的感情很深。

师小结:借助资料,理解诗意,又是一个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课件出示)说起来呀,孟浩然比李白大了整整12岁,可以说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既是李白的好朋友,又是李白的老师。当时,孟浩然已经名声在外,而李白诗名尚小。他们一样才华横溢,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天在一起听风赏月,游山玩水,在一起饮酒对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一天,孟浩然接到上级的一纸批文,要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于是,他们便在黄鹤楼送别。李白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送别经典。

二、读出诗文的韵味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反复地把这首诗读上四遍。(板书:读)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通诗句,读出诗中的停顿。

生:(读古诗)

师:(课件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

生:(读)

师:谁再来读。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停顿的方式?

生:他停顿的方式是二二三。

师:(出示带有节奏的诗句)同学们,读古诗,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出诗中的停顿,并且,做到声断气连。

师: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男生来读。

男生:(读)

师:请女生读。

女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板书:诗韵)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诗的韵味之美。全班齐读。

生:(全班齐读)

生:好一个“唯见长江天际流”,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中,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插图和注释,说一说诗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明诗意,品诗情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生:老朋友在黄鹤楼的西面告别,在花开得繁茂的三月到扬州去。

生:老朋友在西边的黄鹤楼告别,在花开得繁茂的三月去扬州。

师:理解古诗还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课件出示)我们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