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与滕王阁,岳阳楼齐名“江南三大名楼”,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古诗人常在此别离作诗,留下了许多佳作诗篇,如李白,王维,崔颢等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咏楼绝唱;“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极尽此楼飘逸神态。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此楼分为几层:
一楼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一楼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中秋时节楼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黄河归来铜塑
“黄鹤归来”引于世传神话。
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
除传说之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通常象征着美好的意义。
胜像宝塔
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
原在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
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
参考票价:80元
1.2米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