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历史上为何没有留下记文或序文,只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pf/a_9192406.html
黄鹤楼

文/克尔岱蒂

在我童年还没正式上小学之前,二哥曾连续用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清晨时光,教会我背诵了一首古诗。

二哥特别喜欢古诗词。那时候已经高中毕业,在家务农,他一直信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在我幼年的时候,二哥就开始培养我早睡早起的习惯,锻炼我的记忆力,并寄希望于我,完成他未竟的文学梦和大学梦。

黄鹤楼景区壁诗《黄鹤楼》

那是我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名字叫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诗文的具体意思,只是觉得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很好记忆。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来到了黄鹤楼的所在地,江城武汉。期间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们几次游览了黄鹤楼。

黄鹤楼

历史上的诗人和文学家,如李白、王维、孟浩然、贾岛、白居易、刘禹锡、陆游、苏轼、岳飞等,都曾在黄鹤楼留下过大量著名的诗篇,其中属李白的数量最多。

但是,公认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相传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到黄鹤楼,也想写诗赞颂,看到崔颢的佳作之后,发出由衷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景区壁诗《黄鹤楼》

李白留下的最著名的诗有两首,一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

坐落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历代文人骚客,都在三大名楼留下过著名的诗篇,却唯独没有在黄鹤楼留下过有名的骈文,如记文,或者序文,有些奇怪。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岳阳楼书写的《岳阳楼记》散文名篇,不仅让众多的优秀诗文黯然失色,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

初唐才子王勃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亦是如此。通篇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和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

为何黄鹤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只有诗歌名篇传世,却未曾见记文和序文留存?

带着疑惑和好奇,本人查阅了黄鹤楼的相关志书,终于找到了一篇《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作者名叫阎伯理,只知是唐代人,生平却不详。《黄鹤楼记》通篇不到三百字,却内容丰富,情辞并茂,不失为一篇佳作。

所以说,黄鹤楼历史上是留下过记文的,只是在崔颢和李白等人留下的诗歌名篇面前,被淹没了风头而已。

黄鹤楼

「本文为个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