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人圈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唐诗人张籍非常欣赏杜甫的诗文,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他竟然将杜甫的诗烧掉,然后拌上蜂蜜一起吃掉,以为这样便会得到杜甫的真传,也能写出像杜甫一样的好诗。
而杜甫则是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作为迷弟,时刻关心着偶像兼朋友李白的一举一动,还写了很多首诗来表达对李白的关心和崇敬。
大名鼎鼎的李白也有崇拜的文人,一个是谢灵运,一个是孟浩然,而谢灵运又崇拜曹子建,他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何等的霸气。
话题跑远了,今天,我们只谈李白与他的偶像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在湖北安陆住了10年之久,也相当于在这里隐居10年。在这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可以说李白非常崇拜风流才子孟浩然,而孟浩然对晚辈李白也是欣赏有加。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志趣相投,都有些狂妄,也都是真性情。
三年之后,孟浩然要离开家乡襄阳,漫游广陵一带。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李白听到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提议要给他送行。这一次李白将送别地点选择了黄鹤楼,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
因为当时的孟浩然住在襄阳,要是走水路去广陵的话,会经过黄鹤楼,而李白住在安陆,离黄鹤楼也很近。最重要的是,黄鹤楼是天下名楼,如果在这里把酒祝春风,是多么风雅之事。
过了些日子,孟浩然果然乘着小舟东下,来到黄鹤楼,与李白依依惜别,并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一句诗写道:老朋友孟浩然乘着一叶扁舟向西挥挥手,向黄鹤楼告别,也向李白告别。在这最美好的烟花三月,孟浩然要去扬州漫游。
这句诗告诉了我们孟浩然旅行的时间和目的地,但是写得极为绝妙,真是流光溢彩,满口生香。
接下来,李白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诗意的画面。孟浩然乘的小舟已经扬帆而去,越行越远,几乎要消失到天际,而李白还在江边凝视着孤帆,久久不肯离去,此时李白的心中,如滔滔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五味杂陈。
唐代的送别诗有很多,而李白写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作为一首送别诗,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种朋友间的不舍情谊,却没有过多的哀伤之感,这便是李白的情怀,也是大唐盛世的情怀。
一首好诗,不在于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和写作技巧,诗中饱含的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