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之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编者按: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其生于盛唐,有志用世,却始终仕途困顿,怀才不遇。孟诗多为五言短篇,擅写山水田园,隐居逸兴,羁旅行役,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一:诗文少年,隐居鹿门。

公元年,亦即唐永昌元年,大诗人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门第之家。公元年,十岁的孟浩然已然是一位翩翩少年,其带着父母的殷殷期望开始读书学剑,孜孜以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待到弱冠之年,青年的孟浩然已经是诗书娴熟,才华斐然,期间游览了著名的隐逸圣地鹿门山,先后写就《题鹿门山》,《登鹿门山怀古》,《夜归鹿门山歌》,《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过故人庄》等名作,诗风初成,崭露头角。

也许是鹿门山的秀美风光让年轻的大诗人留恋不舍,也许是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和彷徨,也许是希望能在纷繁人世间能静心读书,厚积薄发。公元年,时年只有23岁的孟浩然,却在最好的青春年纪选择了与好友共同隐居鹿门山,不问世事,寄情山水,潜心求学。

《题鹿门山》: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登鹿门山怀古》: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反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漫游求仕,广交天下。

从公元年开始,时年25岁的孟浩然结束了隐居生活,开始辞亲远行,漫游江湖,广交朋友,且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亦即公元年,已近而立之年的孟浩然游览洞庭湖,登临岳阳楼。大约在公元年暮春,孟浩然染病,期间写有《晚春卧病寄张八》。时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孟浩然与好友贾弁登临岘山,诗酒唱和,不醉不归,作《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

公元年,李白出蜀,漫游洞庭襄汉之间,由此和孟浩然相遇,二人彼此欣赏,慕名已久,志同道合,很快便为至交好友,结成莫逆之交。越明年,孟浩然出发远游扬州,大诗人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后李白更是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赠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三:屡试不第,纵情山水。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年,接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第一次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并作《长安早春》诗,抒发渴望及第,济世安民的的心胸抱负,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诗名满天下,才华冠古今的孟浩然竟然落榜了。由是愁绪万缕,落寞惆怅,遂作《岁暮归南山》抒怀。

然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尽管孟浩然此次名落孙山,却由此结识了另一位大诗人王维,两人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之交。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年,大约在秋末冬初,孟浩然决定离京返还襄阳,其后则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临行之际,大诗人王维赋诗相送,写就《送孟六归襄阳》,孟浩然铭感于心,依依不舍,也深情赋诗《留别王侍御维》作答。

美丽旖旎的吴越风光,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婉转悠扬的轻歌曼曲,时时拨动着大诗人孟浩然的缕缕心弦,荡漾着大诗人孟浩然的逸兴诗意,于是乎,一篇篇明朗俊逸,淡雅闲适,蕴藉清丽,韵味悠长的名篇佳作喷薄而出,经久传唱,名垂青史。例如著名的《耶溪泛舟》,《自洛之越》,《晚泊浔阳望庐山》,《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送孟六归襄阳》: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留别王侍御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自洛之越》: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四:入职幕府,终于南园。

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年,大唐名臣张九龄时为荆州长史。孟浩然挥毫写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度恢宏,大气磅礴,深得时人赞叹欣赏,由此得入荆州幕府。入职一年多以后,孟浩然终究是过不惯这种天天上班点卯,时时暮霭沉沉的官场生活,随即辞职游览荆州,恬静淡泊度日。

不久,年近五十的大诗人孟浩然身患背疽,卧于襄阳,期间有好友探望。公元年,大诗人王昌龄贬官途过襄阳,拜访孟浩然,好友久别重逢,相见甚欢。其时孟浩然背上毒疮即将痊愈,然最忌食新鲜鱼虾。谁知我们的大诗人孟浩然却丝毫不顾及病情,纵情美酒,酣畅宴饮,尽食生猛海鲜,期间更作《送王昌龄之岭南》,依依惜别,情深意长。谁知待好友离别不久,孟浩然便因为背上的毒疮便病发而亡,着实让人遗憾不已,扼腕叹息。

《送王昌龄之岭南》: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