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12个月,我送你12首古诗词,让你

雷安萍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rq/qsn/341735.html

一年有12个月,每一个月都是与众不同的,各有各的美。

今天,飞花君撷取12首古诗词,一起来感受岁月美好。

《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唐·白居易

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

帝城花笑长斋客,三十年来负早春。

《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自身“长斋”(长期斋戒,包括不喝酒不吃荤等)和皇甫十的不同态度的比较,抒发了作者对于朝政的失望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很好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现实。他的诗往往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这也是他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诗的第一句“正月晴和风气新”,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这里的“晴和”指的是晴朗和煦的天气,与后面的“风气新”相互呼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

第二句“纷纷已有醉游人”,表达了春天里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享受。这里的“纷纷”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已经遍布各地,让人们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之中。

第三句“帝城花笑长斋客”,诗人用“帝城”指代了自己所在的地方,“花笑”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里花朵争相开放的景象。然而,在这美好的春色里,诗人却因为长斋(长期斋戒,包括不喝酒不吃荤等)而无法尽情享受这一切。

最后一句“三十年来负早春”,诗人通过回顾自己三十年来的长斋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遗憾。他感叹自己在这三十年里错过了许多春天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朝政的失望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更加珍惜和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在二月的春日,村庄里的景象。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在农历二月,万物复苏,草开始生长,莺鸟开始在空中飞翔。这里,“草长莺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话描绘了杨柳的景象。拂堤的杨柳在春天的烟雾中,显得更加美丽。“醉”字形象地描绘了杨柳沉醉于春天的氛围中。这里,“拂堤杨柳”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感。儿童散学归来早:这句话描述了乡村儿童放学归来的情景。在二月的春日,早春的太阳还不是很强烈,所以孩子们早早地放学回家,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散学”一词,表达了孩子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话描述了孩子们趁着东风放风筝的情景。在春天的微风中,孩子们忙着把风筝放上天,享受春天的欢乐。“纸鸢”指的是风筝,这里象征着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大意是:

孟浩然告别了黄鹤楼,三月的烟花(即盛开的春花)让他乘舟沿江而下,前往繁华的扬州。

友人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我站在岸边,只看到长江水奔流不息,仿佛流向天边。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分别时的感伤情绪。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烟花、碧空、长江等,营造出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通过这些景物,诗人传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丝又插田。

这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广为传颂。诗名为《乡村四月》,描绘了在乡村四月的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绿遍山原白满川”,意指山上的树已经绿意盎然,原野上也是一片白茫茫。这句描绘了乡村四月时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描绘了诗人在乡村四月时听到子规的啼鸣,同时还感受到了细雨如烟的画面。这句诗传达出乡村四月时,春雨带来的湿润清新之感。

第三句“乡村四月闲人少”,诗人通过描述乡村四月时农民们的辛勤劳作,表明了乡村四月时农民们的辛苦。在这个季节,农民们要忙碌于农耕、养蚕、插秧等一系列农事活动。

最后一句“才了蚕丝又插田”,诗人进一步展示了乡村四月时,农民们繁忙的农事生活。他们刚刚完成蚕丝的收割,又要忙着插秧,一刻不停地在田间劳作。

这首诗通过生动地描绘,展示了乡村四月时乡村景色的美丽,以及农民们勤劳耕种的场景。通过对乡村四月时的描绘,诗人向读者传递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题榴花》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题榴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石榴树的喜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感慨。

首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描述了五月的石榴花盛开,一片明艳景象,使人赏心悦目。这里的“照眼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石榴花的欣赏,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次句“枝间时见子初成”,诗人通过观察石榴树的枝叶间,看到了果实正在逐渐成熟。这里的“子初成”传达了一个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