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张之洞故事、岳飞传说、布艺堆绣
三项武昌非遗项目
入选武汉市第七批非遗代表项目
日前,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2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武昌区3项入选。
年,张之洞从武昌司门口踏上了武汉的土地,接任湖广总督,推动了武汉城市的近代崛起。
在张之洞时代,武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留下了许多集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耳熟能详的故事,纪念他的胜迹也遍及武汉三镇,如抱冰堂、张公堤、张之洞路等。
张之洞路(图
武昌古城)
张之洞,是每一位武昌人都熟悉的晚清颇具影响的地方实力派,终其一生,张之洞与湖北尤其是武汉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张之洞路”,这条路位于紫阳湖北边,原来由多路段组成,年道路改造时即命名为“张之洞路”,以纪念他的督鄂之功。
抱冰堂(图
武昌古城)
年,为了怀念调京任军机大臣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武昌蛇山南腰建造了抱冰堂。抱冰堂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做工细腻,结构精巧,是少有的单层飞檐穿斗漏花建筑。
抱冰堂在绿树掩映之下,静静等候人们前来怀念那段风云际会的日子与那位为武汉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抱冰老人——张之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南宋名将岳飞约年前在武昌所作。
岳飞一生一共有四次北伐,有三次都是从武昌出发的。岳家军一直屯驻在鄂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武昌区,他抵御了金兵大小无数次战役。
黄鹤楼公园内的岳飞功德坊
相比十多处地名,目前武汉有关岳飞的历史遗存非常少,唯一的岳飞历史文化景点在黄鹤楼公园内。
岳飞广场建成于年,铜像后面的“岳家军大战金兀术”浮雕、《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诗词手迹石刻、“还我河山”石刻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参观。铜像正对的岳飞功德坊掩映在绿树中,古朴端庄。
岳家嘴街(图
区委宣传部)
武昌司门口曾是岳飞帅府,马蹄营据传是岳家军马队的主要驻扎地,武昌沙湖东边的岳家嘴则是岳家军水军屯驻的基地。
在武昌你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岳飞的历史遗迹,如岳飞帅府、岳飞庙、岳飞亭、岳飞铜像、岳飞功德牌坊等。岳飞街、忠孝门街、马蹄营街、岳家嘴街这些为纪念岳飞而设立的地名现在仍在使用。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朝诗人温庭筠这样描述
贴绣装饰衣裙之美
古人的美丽衣裙
正是运用了布艺堆绣工艺
布艺堆绣作品展示
一堆碎布、绸、缎,各色棉线、剪刀、胶水……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拼贴,就成就了一幅布艺堆绣画。
既有国画的气韵生动,又有木刻版画的线条分明,无限的美感从这剪贴、堆叠的布艺堆绣画中散发出来。
布艺堆绣作品展示
布艺堆绣是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帖,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的装饰画。
布艺堆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荆楚一带的人们逢年过节,用五色绸剪贴成花、鸟形,贴在屏风或戴在头上。
布艺堆绣传承人冯晓明(图
极目新闻)
这种风俗到唐朝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
布艺堆绣在荆楚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出品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文字来源
好玩武汉武昌古城一部手机游武昌一起回家
编辑
刘诗格责编
李甜常玲玲
终审
邹芬
报道支持
武昌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