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名作黄鹤楼赏析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崔颢这首诗写的意境开阔,风景如画,情真意切,而且朴实生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诗不仅是崔浩的成名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清代人编的《唐诗三百首》,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的第一首,可见对其器重。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荒草萋萋鹦鹉洲。

绿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指太阳照射下的汉江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乡关:故乡

全诗大意为:曾经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了,这里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了,再也不会飞回来。千年来,只能看见悠悠白云。太阳照射下的汉江,树木十分清晰,鹦鹉洲上有一片雾霭笼罩,这种情景使人有着深深思乡愁绪。

这首诗是写人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此诗前四句看似随意,黄鹤二字两次出现,按照诗格律规则来讲,在本诗中,却因为其气势奔腾而下,使读者觉察不到此时的重复出现,这是大忌。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是作者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第三联是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已乘着黄鹤飘然而去,给人以飘渺不可知的感觉;忽然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诗歌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萋萎”。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透露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绿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阅读经典古诗词,传承中华大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