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武汉这座城的江湖气与烟火气

昨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武汉开幕。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qú],十指连心,说的就是武汉。何为一城相思,尽归于此?寻找答案时,便是重新爱上这座城之时。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啸朗诵创作手记

这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词,也有无数朗诵名家的版本,每一位朗诵者都有自己处理的鲜明印迹!军运会的朗诵版,有两个不同的特点:第一是大型晚会的广场版,场面开阔、气势开张,是团体操的有机组成,是意境营造的情境表演;第二是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音乐中的一段,是唯一用语言来还原古人生活场景的铺陈,是作曲家舒楠先生的原创,不是随便截取的独立片段。朗诵此作,我以为词前小序是开启全篇创作的“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创作时间,创作动机,创作情绪,创作过程一目了然。结合全词,在导演的启发下,力求营造出一个不同寻常的版本,凸出其孤傲孤寂,也兼顾其问月问天的豪放豪迈,明月铺天,兄弟遥想,中秋情,兄弟情,千古情,词人的情感复杂、矛盾、纠结、深沉,通过有声语言一波三折力求痛快淋漓地得以呈现。

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昨夜吸引世界目光的是月下的武汉

而这座城的故事总是从黄鹤楼开始

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的身影

立于江畔山巅见证了日日更新的岁月流转

并非建造伊始便有今日之声誉

促使它享誉华夏的

离不了唐朝诗人崔颢文采飞扬的《黄鹤楼》

只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便让李白疯狂打call——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上黄鹤楼听铜铃轻晃远眺壮阔风景

用同一个经典角度去感触荆楚风韵

见过黄鹤楼才算是真的见过了武汉

武汉,

天生江湖气魄,自在人间烟火。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仙李白的名句让江城武汉从此得名

武汉因江而生因水而兴

条江河日夜奔流处湖泊环城生长

大江大湖塑造武汉天生江湖豪情

以水为媒江湖气魄融入武汉生活日常

长江大桥上凭栏远望过江轮渡上看江水奔腾

渡江节上男女老幼激浪胜似闲庭信步

年轻人踩着单车跳东湖凌波门前留下青春剪影

△春天里·东湖绿道摄影/罗艳玲

上善若水千变万化

武汉之水不止于豪迈广阔也有温柔灵动

江滩漫步看落日余晖温柔迷醉

万顷荷叶连天碧似水墨画般诗情画意

大江大湖的磅礴背后

是如水流转的细腻之情

武汉,

一半豪气,一半温柔

是江城也是火炉可谁说水火不相容

懂得反差萌就懂得了武汉人

武汉人的温柔只说给懂的人听

看起来刚烈直爽往往又暗藏细腻

俏丽姑娘捂嘴偷笑:讨人嫌!羞涩如花

怀揣F1赛车手之梦的公交车司机漂移停站

车门一开:往豆里走、莫挤字字透着关心

摄影/温伟栋

如若你有一个武汉朋友

等于同时拥有一个搭白算数、讲胃口的朋友

在每次结账都抢着买单:你莫跟我讲客气

还能听到一句地道的武汉称赞活结,你满san

武汉人也许会嬉笑怒骂但从不怨天尤人

也许会互不服周但又懂得乐天知命的快活

从大步流星到落地生根

靠的就是这股子不较真的认真

一声幸会不亦乐乎

武汉

给山河一幅水墨给岁月一抹诗意

给人生一座楼阁给生活一掬月色

内容/整编自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在此韩磊-在此

《行云流水的武汉》

(节选)作者/方方

我想,我们坐在这里来说武汉是最好不过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着它的明亮,缓缓汇进浑浊的长江。入江口的水线十分清晰,两水激荡的状态,是又排斥又交融的。你细细凝视时,心里会蓦然地生出感动。

△晴川清润夜·晴川阁摄影/周辉

在这里,我们可以坐在江堤上,遥看龟蛇两山的行云,倾听长江滔滔的流水。还有白云黄鹤、琴台知音这样美丽的传说和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这样雅致的典故相伴在我们的身边。

虽然它们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可此时此刻,你不觉得它们都近在咫尺么?

△鹦鹉洲大桥下摄影/杜宏华

这一切,对于一座城市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使这座城市的韵味绵长,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温暖你的心。

坐在这里,我们信手指点,它们便都会从四面八方,从千年万年的时光中,涌来眼前。

△灵光·龙王庙摄影/周屹

对于武汉来说,长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它在龟山脚下挟带着汉水一起,将武汉的地面切割成为三个大镇:汉口、武昌、汉阳。

汉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业大镇,大的商场都在汉口,当年武昌的人买件衣服都得搭着船到汉口来买。

武昌是文化镇,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集中在武昌。

汉阳则是工业镇,武汉最老的工厂都在汉阳。

△武汉大学摄影/张龙

这样的格局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划分的。三大镇皆临江而立,随江流而曲折。因为这个缘故,武汉人是没有什么东西南北的方向感的。

倘若有人问路,武汉人的问答多半是往上走或往下走。

△入夜江汉关摄影/温伟栋

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汉口。说的就是汉口之大。汉口何止是大!尤其开埠以来,西方银行洋行纷然登陆武汉。沿着江边圈起租借,盖起高楼。仿照着上海,也形成了汉口的外滩。

繁华,再加上处于两江汇合口的位置,武汉表面上颇似美国的芝加哥城。所以当年人们就管武汉叫作东方芝加哥。

但是武汉的闻名于世并非是因为它的繁华,而是因为枪声。

年推翻清廷的第一枪,响在大陆深处的商业都市武汉。这粒子弹一经射出,便一下子洞透了几千年的历史,让帝王时代有如多米诺骨牌,从清朝一直倒至大秦王朝……中国也就被这枪声引领到了一个新的纪元。

其实,武汉人,才是武汉最大的一道风景。

有客自远方来,武汉人最喜欢带着他们四处看武汉的风景。

他们的首选当然是黄鹤楼。平民用它思乡,文人用它抒情,官人用它来显示风水。在这楼上望着浩浩江水,古人崔颢、李白、孟浩然等把诗写得美轮美奂,这当然是一个不能不来的地方。

然后他们会来琴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这是何等美丽的传奇。这也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春日樱语·东湖樱园摄影/谷一鸣

然后他们还会到这碧波荡漾的东湖。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的城区中有这么大水面的湖泊,惟有武汉的东湖。东湖沿岸,尽显楚文化特色。

但我有时候更愿意带着客人在街上走走。街道在长江的两岸波浪一样展开。它们顺着江流的摆动而蜿转。所以,武汉的街道很难有一条笔直笔直的。街上的人们或脚步匆匆,或自在悠闲。

走进这些几近百年的里巷,听着那浓烈硬朗的汉腔,或许会有热情的武汉人为你端一碗莲藕排骨汤,也或许会有坏脾气的武汉人对你大喝一声:搞么事沙?!

这里没有自然风光的纯凈,却有人间烟火的温情。其实,武汉人才是武汉最大的一道风景。

相看两不厌,唯有一武汉。

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跟世界上许多的城市相比,武汉并不是一个宜人之地,尤其气候令人讨厌,那么我到底会喜欢它的什么呢?

是它的历史文化?还是它的风土人情?更或是它的湖光山色?

△双喜·青山红钢城摄影/周屹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喜欢它的理由只源于我自己的熟悉。

因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

闭着眼睛,我就能想象出它曾经有过的场景。它的历史沿革,它的风云岁月;它的山川地理,它的仟街陌巷;它的高山流水,它的白云黄鹤;它的风土民情,它的方言俚语;它的柴米油盐,它的杯盘碗盏;它的汉腔楚调,它的民间小曲。如此如此,想都不用去想,它们就会流淌在我的笔下。

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配图/出自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微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