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得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古诗吗?一起背一下。学生齐背。师:这首诗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生:李白。师:今天接着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理解诗眼.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停顿再读一遍2.长长的题目中藏着许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师:黄鹤楼你了解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己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是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佳作,PPT图片展示。(2)广陵呢?是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3)你了解孟浩然这位诗人吗?用一两句话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师适时补充:孟浩然是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诗圣杜甫曾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句诗都值得千古流传,谁会背他的诗?3.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知道了,你们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呢?师过渡:是啊!两位大诗人就要在黄鹤楼上分别了,诗仙李白用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三、初读诗句.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读)2.检查读准字音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展示指名几个学生读,学生评价师小结: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小结:同学们,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顿。4.师:朗读古诗,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读懂诗意,体会内在情感。师: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生说)师小结:前两句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细细品味,弄懂诗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四、细读品悟.(出示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指谁?学生:孟浩然那么李白与孟浩然如何成为好朋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轻的李白,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且又喜欢游山玩水。路过湖北襄阳,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虽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一起饮酒作对。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还称他为——兄长和老师。(2)你们怎么理解“西辞”?(出示地图)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而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故而说“西辞”。(3)理解“烟花三月” 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李白用什么词来形容三月的扬州?生:烟花。出示注解、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师:为什么说用烟花来形容三月?还可以说成是怎样的三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师:好一个百花争艳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让我们美美地读——“烟花三月”(4)创境朗读。师: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老朋友一路顺风,读——烟花三月下扬州。(5)良辰美景三月天,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诗人,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么?吟诗、作对、饮酒、谈天、高歌。2.理解后两句是呀,多么快意的人生!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而如今载着孟浩然的船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头(出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着这两句诗,你能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生说。(2)理解“孤帆”、“唯见”。师:听了你的叙述,老师仿佛看见李白正在江边翘首东望,不过再回到诗句,你心里有疑问吗?生质疑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古人水上交通很重要,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本来很多船,可以说“过尽千帆”,怎么到诗人的眼里却是“孤帆”呢?生: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师:你是李白的知音哪,他心中只有孟浩然,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谁来读读?师:此时此刻,李白站在岸边,一定思绪万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涛?学生: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师:祝贺你们,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读出诗的内在情感。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就让我们带着对好友的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指名读,师评:听出了浓浓的离别情!多么不舍呀!齐读。4.创境朗读。师过渡:是啊!此时此景,此时此刻,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全体同学,让我们起立,随从李白伫立在江边,让我们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不禁轻轻吟诵道:李白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诵:此时此景,岸边繁花也会悄悄的落泪,江上的沙鸥也会驻足。让我们再深情地读。5.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的,可内心却是心潮澎湃,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滚滚,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李白的心声吧!学生:如此不舍学生2:这样的祝福学生3:这样的情深意重教师:能否用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学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描写得淋漓尽致。五、吟诗抒情.师:多少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话语都倾诉不尽李白的敬仰与不舍,这万千情思都化成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同学们,深情地表达你的依依惜别的情怀吧!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师:同学们,李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都是写什么?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惜别之情。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4、诗仙李白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创作了这篇经典之作,读之令人感人肺腑,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师总结:这首诗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古人评价:千古之丽句,送别之绝唱。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妙吧!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叙事西辞下扬州依依惜别写景孤帆碧空尽借景抒情喜欢就在文章右下角给我点个赞,谢谢您。素材来源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