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同时入列唐宋八大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佳话。而北宋时期的四川眉州就是生长这出传奇的风水宝地。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他豁达幽默,才高八斗,他浪漫豪爽,浊世人仙,为中国千年难遇的天才。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为“三苏”,五一小长假,我们正好走进这位宋代最伟大的文豪故里——眉州(眉山市)。
眉山古称眉州,早在多年前的南北朝,眉州便是州、郡治所。眉州秉承汉、唐遗风,学风甚浓,整个宋朝时期,全州共有人高中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众人中尤以苏氏父子三人齐中进士而殊荣。
苏东坡是一位天才,也是是一代巨匠,作为中国古代文坛罕见的全才,他以诗、词、赋、文、书法和绘画独领风骚并开一代先河,是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公元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州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27岁始发愤读书,为三个孩子树立了榜样,苏轼的母亲程氏知书达理、仁爱慈祥。良好的家教和门风对姐姐苏八妹(苏小妹)、苏轼、弟弟苏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父亲的好友黎希声赴眉州出任知州,黎希声为人刚正不阿,清廉忠良,深受眉州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由他主持在岷江畔修建了当时声名远播的远景楼,并请苏东坡为其撰写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眉州远景楼记》。
远景楼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年)开建,至元丰七年(公元年)竣工,青瓦白檐、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巍然屹立于岷江河畔,建成后成为巴蜀一大胜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成为北宋时期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与远景楼隔湖相望的是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亩。公园以东坡水月文化为主题,也彰显、借鉴了苏东坡当年治理西湖所采取的疏浚挖掘、修筑苏堤的生态理念。
从高空俯瞰,余亩的公园绿地与环绕穿插的亩东坡湖水景,为眉山带来湖光潋滟、白鹭翔集的美景,碧蓝的东坡湖被草甸、林地曼妙地切割成碧波荡漾的绿肺,几弯石拱小桥、数道长堤、星星点点的亭台楼阁,为市民呈现出一个水绿共融的生态休闲场所。
历史上,眉州远景楼曾两度被毁。年底,眉山市于东坡湖西岸重修远景楼。该楼沿用宋代楼阁建筑风格,由主楼和左右的超然阁、醉月阁组成,其中主楼13层,高80米,为明十三暗十四的格调,两侧裙楼为5层,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仿古建筑塔楼。
远景楼对面的东坡湖湿地公园内,张灯结彩的地方便是传统的东坡庙会举办地,因受疫情影响,年东坡庙会在五一假期将重新开园。虽然免费入园,但须出示身份证或扫健康码、测体温后进入。还请自觉佩戴口罩游览,主动配合工作人员查验、核对、检测等工作。
这座曾经声名远播的四大名楼,历经宋、元,明末被毁于战火。直到清乾隆年间,时任知州的蔡宗建多方筹措、募集资金重修远景楼,但没过多久,再度被毁。而今站在东坡湖畔,透过盛开的三角梅和波斯菊望去,历史上生死不离的远景楼与东坡湖终于又相互依偎在一起了,万般感慨竟不知从何而起!
眉山不愧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处处以水和绿为主打元素,紧扣东坡、月亮、水这三个东坡文化的精华点来凸显东坡水月文化的主题,可谓是把东坡先生的文化内涵运用到极致。
湿地公园分为生态、文化、休闲三大类型共32个游憩景点,是集湿地观光、科普教育、游览休憩、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园内绿映碧波,苇草萋萋,人行处,惊起一滩鸥鹭,是不是立马就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了呢?
两只额甲鲜红色,被称作江鸡、红骨顶的黑水鸡不知是在为争夺地盘打斗,或只是闲得无聊而来一场腿技大炫耀——两个小家伙仰躺于水中,四只大而长的绿色鸡爪相互蹬踏,似乎发现我在拍摄它们,一头扎入水中,潜游十多米后才冒出水面,扇扇翅膀——走啦!
眉山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大概也与它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有关吧!不管怎样,仅苏东坡父子三人和这座远景楼就足够人们记住它了。
“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依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这是苏东坡当年在《眉州远景楼记》中所表达的告老还乡后登楼把盏的心愿,然而造化弄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竟成奢望,这位千古文豪最终连谪带贬客死常州,时年65岁!喜欢东坡先生的豁达以及才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凝望东坡湖和倒映其中的远景楼,那些大气豪放的诗句犹在耳畔回响,而对这位先贤的追思就如崔颢所写《黄鹤楼》一般: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