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公元年的武昌城,距今已有年历史,漫漫历史长河中,城内都发生过什么?
起义门武昌古城的起义门,有一条多米长的风雨长廊,里面的43块墨玉石浮雕,在无声地讲述着武昌的历史典故。
风雨长廊如果你还没有来过起义门,不如跟着我一起先睹为快吧!
胭脂山的传说
位于蛇山之北的胭脂山,因为山脊都是石头,颜色神似胭脂,由此得名胭脂山。
据传当年南海观音赶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途中不慎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落人间,染红了这座小山。
胭脂山浮雕传说美妙又神幻,从名字的传说,我们也能看出古人对于这座城池的美好祈愿。
得名于胭脂山的胭脂路,现在是武汉有名的“成衣一条街”,从挑选布料到新装制成,这条路都能满足你的需求。日常衣裳之外,这里还有许多高定旗袍店铺。
前有胭脂山,后有胭脂路,城市由此而多娇。
陶侃倡导种植武昌柳
晋代名士陶侃曾任武昌太守,镇守夏口时,他在西门遍植柳树,人称西门柳或武昌柳。陶侃不仅要求百姓遍地种植柳树,还督导各营地官兵在驻地广泛种植柳树。
如果大家对陶侃这个名字还不太熟悉,那么说到陶渊明呢?陶侃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武昌柳浮雕行看武昌柳,映楼台。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曾引用武昌柳的典故,柳树以坚韧、质朴的品格,博得了古人的喜爱,而种植柳树,也寄托了后人对陶侃的纪念之情。
屈原在武昌行吟泽畔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流放时,曾游于江潭(今武昌江边一带),行吟泽畔,对沿途风光进行咏叹。
屈原在武昌行吟泽畔浮雕因此,今天的武昌东湖畔建有行吟阁,并塑有屈原全身像。
“江城”的别称,归功于李白
为什么武汉被称为江城?这得从唐代诗人李白说起。
李白浮雕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肃宗年间,李白途径鄂州(今武昌),好友史钦为他送别。听闻黄鹤楼上笛声呜咽,一曲《梅花落》激发了李白的诗性,便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为武昌留下了“江城”的别称,这也是武汉号称“江城”的最早出处。
林则徐禁烟始于武昌
在历史书上,我们都学习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其实,林则徐禁烟始于武昌。
林则徐在武昌禁烟浮雕年6月,林则徐到武昌任湖广总督,他见烟毒泛滥,决意采取坚决措施禁烟。
他在武汉三镇搜出烟土万余两,民间呈交烟土一万二千余两,烟具六千七百余副,集中在校厂(今阅马场)当众销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坚决的禁烟运动。
武汉长江上最早的桥是浮桥
武汉长江上最早的桥,是清代太平军为攻城而修建的船体浮桥,位于汉阳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鹦鹉洲至白沙洲两处驾成浮桥,为太平军攻打武昌城奠定了基础。
浮桥浮雕如今,武汉长江上横跨着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等多座桥梁,为两岸的居民来往提供了出行的便利。
而武汉人与长江、与大桥的故事,未来还会更加精彩。
京剧谭派鼻祖是武昌人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其京剧老生的众多流派都是由谭派派生而来,而谭派的鼻祖就是人称“伶界大王”的谭鑫培。
谭鑫培浮雕谭鑫培是今武昌人,幼年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后到北京拜师学艺,他创立了“文武老生”的新行当,形成徽汉结合、文武结合、唱做结合、耳目一新的风格,享誉京城。
首义第一枪
年10月10日晚,工程营革命党总代表熊秉坤带头,在打死数名反动军官后,带领数十名起义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孙中山赞誉熊秉坤是武昌起义第一枪。
首义第一枪浮雕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年,在革命党人制定的辛亥武昌起义的战略部署中,根据中和门是城内与南湖炮队、马队驻地的通道,决定首先攻占中和门。武昌首义胜利后,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民国元年(年)改为“起义门”。
革命军智取楚望台
楚望台距离工程营仅一千多米,听到枪声,军械库监守官李克果命令守库士兵准备抵抗。罗炳顺、马荣乘机说没有子弹。李克果便叫人打开库门,搬出两箱子弹发给士兵。
革命军智取楚望台浮雕革命党人得到子弹,立即向空中鸣枪示意。监守官见势不妙,慌忙越墙逃走,楚望台成为起义军的大本营。
首义军歌
年,由武昌文华书院的两位老师创作了该校的《学生军军歌》,很快在武昌军学界中传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又被起义军作为《首义军歌》,曾传播到外省,影响颇大。
首义军歌浮雕有认识乐谱的朋友,能哼唱出来这首军歌吗?
看完这10个历史典故,你对于武昌是不是多了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