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年对于武汉、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即将来临,国家5A级景区、武汉地标性建筑黄鹤楼将开放夜间游览,而这也是自年黄鹤楼重建完成以来首次开放夜间游览。
据了解,黄鹤楼开放夜间游览期间,将会上演大型实景光影秀《夜上黄鹤楼》,游客不仅可以深入体验黄鹤楼的文化,在不同的场景下拍照打卡,也可以登楼赏月,纵览场景灯光秀,从全新的视角体验“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雄奇隽美。
众所周知,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被誉为“世界第一楼”,自古以来就广受学者赞誉,而且还有不同的诗句来赞美它,到武汉不去黄鹤楼看一看是一种遗憾。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现在的黄鹤楼其实并不是古代的遗物,而是在年重建的古建筑,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安装了电梯。
黄鹤楼到底经历了什么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曾经是作为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存在的,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黄鹤楼可以说是历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但是它却命途多舛,经历了无数次拆除、建设、在拆除的过程。仅在明清时期就被拆除了7次,重建修复10次,清朝的黄鹤楼在年被破坏,只剩下铜屋顶。
清代最早的黄鹤楼建于顺治十三年(年),仅存8年就被焚毁,然后再重建,其间经历几次重修;乾隆元年(年)挺立72年、饱受风霜的黄鹤楼迎来了重建,又于嘉庆元年(年)进行“彻修”,加固了初建以来的纯木结构,号称“万牛不能撼”。
经受住了天灾,却没躲过人祸
咸丰三年(年)黄鹤楼落于太平军之手,三年武昌城激战,屹立两甲子的黄鹤楼,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毁于战火。12年后,清朝灭了太平天国,年最后一座黄鹤楼拔地而起,高九丈二尺,加铜顶七尺,共成九九之数,表达长久之意。
年,因为长江大桥的建设占用其旧址,黄鹤楼不得不面临搬迁。年10月,爆破主楼基石的一声巨响,宣告了近代最后一座黄鹤楼重建工程的正式动工。新的黄鹤楼不仅有前朝的基因,更增添了一份当代的气派宏伟。
年6月10日,在历史上消失了年的黄鹤楼,开门迎客。正如承载人们情感的符号记忆,终会回归,结构在变,风貌在变,楼层在变,可经典,从未改变。
如今的黄鹤楼,不仅规模超越任何一个朝代,更与长江大桥有同一位置线上的连接。登上黄鹤楼,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这一组“古今”建筑的交相辉映,令武汉江景风光更为美丽。同时,它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