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荆楚,这里有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这里的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全省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这里的黄鹤楼、鹿门山、武当山、赤壁古城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对,其中李白有很多作品都曾在此创作!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写着李白顺着长江远渡荆门,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在这里,他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随后,居住于离许宅10华里的碧山中。李白为何落脚安陆,不仅是现代,即使在当时,都有许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天,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安陆阁老回到碧山脚下的老家,听到乡亲们介绍李白生得英俊潇洒,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吟诗作赋,挥笔成章,十分欣赏。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名肴佳酿,请李白来家作客。李白来后,阁老一见果然气象不凡。又谈诗书,李白都能对答如流,阁老更为佩服。于是忍不住发问:“李学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缘何单单看中了我们的碧山呢?”李白听了,不假思索,随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阁老一听,大声称赞,立即让家人取出笔墨纸砚,请李白录下。李白当即再补两句,并取名《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春,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十八年(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也有人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李白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前后。时李白与元丹丘、元演同游随州,谒见道士胡紫阳。
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此诗写的是一位农村妇女辛勤劳作之时思念远方丈夫的愁苦情景,是李白初出蜀路过荆州(今湖北江陵时)所作。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此诗为李白在蕲州(治今湖北蕲春)黄梅县所写,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原文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后面两句与《题峰顶寺》后两句完全相同,也许是同一首诗的不同抄本。
当然,李白还有很多诗篇在湖北创作的,你知道还有哪些李白在湖北创作的诗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