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油诗,印象最深的还是燕子的那首:进了屋,四面是墙,抬头见老鼠,低头见蟑螂。在剧中,燕子的打油诗和《论喝水》总是把原本严肃的皇阿玛逗笑,甚至笑成了表情包。这也许就是打油诗的魅力之一,虽然很难摆上台面,却总能博得一笑。
中国有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诗?顺口溜据说源于唐代,唐代的诗歌文化十分繁荣,出现了诗仙李白、诗鬼李贺、诗圣杜甫,以及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等千古知名诗人,也许是唐代文化开放的缘故,顺口溜应运而生。
打油诗的鼻祖张大友,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但他愣是以一首《雪颂》开辟了千古滑稽的诗风:江将军一首,井黑洞。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虽然描写的是雪,通篇却没有提到一个雪字,雪却跃然眼前,活泼风趣,幽默通俗,令人叫绝。
于是后来纷纷效仿,时而拿滑稽打油诗,时而拿滑稽打油诗嘲人,时而又拿幽默打油诗自嘲。北宋名臣赵不畏权贵,敢于直谏,大公无私,生活极为简朴。
腰间戴金已撤,新闻也屡见不鲜;世人想知道高寨旧事,只是客村赵四郎。
意思是说:我现在退休了,当挂的官印也没了,这事平常没什么好说的,我不再是庙堂之上的大官了,现在我只是乡下村里赵家的老四!赵达本来可以被称为官贵人,他泰然自若地变成了平民,却令人惊异。
但有趣的是那些更有趣的打油诗,虽然许多正统作家对它们不以为然,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它们作为旁门左道更有活力。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题为《黄鹤楼》的诗:
他一拳砸碎了黄鹤楼,一脚踢翻了鹦鹉岛,眼前出现了王道,上面有崔颢的诗。
关于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唐代诗人崔颢游览黄鹤楼时有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无黄鹤楼,黄鹤永去,白云千载,汉阳河清树长,鹦鹉洲芳草萋萋,何处是夕照之乡,烟波江上一愁。
后来,李白去黄鹤楼游览,按他的个性,一定要写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到此一游,但看了崔颢在上面写的,大为惊讶,觉得崔颢写得太好了,我还能写什么呢?于是他留下眼前有景,崔颢的诗在上两句就走了。
于是,一位比李白还痴狂的僧人在他的诗前加了两句,组合成了这首打油诗。古代也有写烹饪诗的名人,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笋烧肉》诗: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不瘦,笋烧肉!可见东坡先生是何等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