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文译:凤凰台上曾经凤凰来游玩,凤凰离去后,高台也空荡荡了,只剩长江自个儿在流淌。过去吴晋时的宫殿、奇花异草,都被现在的幽深小径埋没了。吴晋都城里穿华服戴高帽的显赫人物都葬进了坟墓,现在都成为古墓荒丘了。长江边的三座山峰(因云遮挡)一半都落到青天之外,看不见。长江水一分为二,从中间分离白鹭洲。总是因为浮云能够遮天蔽日,登高也看不见首都长安使人忧愁。
欣赏:
首联:点题,回忆曾经辉煌,对比现今凄凉。三凤、二凰、二台堆砌,朗朗上口,不觉累赘,神奇。一空一自,写出现状和诗人的感慨。
颔联:上承台空,互文,不粘而对,一折腰。回望,怀古咏今,东吴、东晋的都城宫殿、达官贵族,跟凤凰台一样都空了,成为幽径、古丘。花草,一解为嫔妃宫女;二解为吴、晋王宫里的奇花异草;三解为当今的野花野草,都可说得通。衣冠,一般指达官贵族,有人发现阮籍衣冠冢至今还在凤凰台上,可以特指泛指一起合指。挑剔者,评此联合掌。
颈联:上承江自流,再次不粘而对,二折腰。远望三山,仅见一半,暗示有浮云遮挡。俯视长江,白鹭洲两边江水自流。半落青天外,公认是神来之笔,异想天开,气势宏大。挑剔者认为此联青天之外对白鹭之洲,稍微不工整。
尾联:上承三山半落,浮云能蔽日,一解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二解为,《载记》:秦王坚与慕容垂夫人段氏同辇游于后庭,赵整歌曰:“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坚改容谢之,命夫人下辇。三解为,《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细释:李白现存多首诗,七律才8首,特少。盛唐时七律没粘的很多,对合掌也不计较。本诗写于崔颢《黄鹤楼》后,这已成定论。到底模仿多少?是否进行比拼?到底谁优谁劣?看集评就知道争论极大,各抒己见。
李白还写过《金陵凤凰台置酒》: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金陵三首》:古殿吴花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半落青天外、《古风》: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荅杜秀才五松见赠》:浮云蔽日去不返。
元朝于彦成《评析古今巧对》:凤凰台上凤凰游,台空凤去;蝴蝶梦中蝴蝶舞,梦觉蝶亡。此对联包含庄周梦蝶、凤凰蝴蝶都是连绵词的内容,还真巧对。我曾想给凤凰台上凤凰游,找个上联集句,还找不到现成的诗句,想到惶恐滩头说惶恐,还差一点。凑了四上联:白鹭洲中白鹭翔、鹦鹉洲头鹦鹉语(舌),罗汉寺中罗汉列,书画院中书画挂,大家感兴趣也试试,回复一下。
校勘:吴宫:有作吴时。晋代:有作晋国。二水:有作一水。总为:有作尽道。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南北朝庾信《奉和示内人诗》:吹管凤凰台、王瑳《洛阳道》:烟绕凤凰台、唐宋之问《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青门路接凤凰台、王勃《滕王阁诗》:槛外长江空自流。
首联,下启:唐峡中白衣《赠马植》:凤凰池上凤凰飞、罗邺《鸳鸯》:便须携向凤凰台、郭功父《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凤凰台上几声笛、宋叶宗谔《句》:凤凰台上山吞月,白鹭洲边水接天、刘过《题润州多景楼》:凤凰台上望长安、张元干《瑶台第一层》:洲分二水长,凤凰台畔、张表臣《金陵凤凰台》:奈尔三山二水何…凤凰台上独来过、戴复古《金陵游览用刘子明韵》:江山空对凤凰台、
方岳《凤凰台》:碧梧自老凤凰台、杨万里《登凤凰台》: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洪炎《秋日登万岁寺平远台次糜韵》:还是浮云韬白日,凤凰台上一经过、苏辙《遗老斋绝句十二首》: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山自青青水自流。千载谪仙元不死,相逢一笑不能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水自流。惆怅何因见李白,采江试觅月明舟、释元肇《忆冯宗谕》:凤凰台上多今古,李白题诗恐断肠、
元张翥《七忆》、昔年曾上凤凰台,二水三山眼界开、萨都剌《寄马昂夫总管》:日暮江东怀李白,凤凰台上几回登、萨都剌《登凤凰台二首》:凤凰台上望长安、萨都剌《送陈衡之之金陵》:故宫衰草埋花砖,凤凰台上醉李白、陈孚《凤凰台》:凤凰台上野乌啼…千年留得谪仙题、明初王逢《客金陵遇有以茂才异等为荐者以病归泊龙湾二首寄丁仲容娄行所二先辈》:凤凰台上酒如川,醉拟题诗李谪仙、郭钰《答宋时用韵》:昨来访古凤凰台,二水三山入高咏、
文徵明《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李白从来多感慨,凤凰台上望神京、林光《登太白楼》:凤凰台上望分明、陶安《送李生赴金陵》:谪仙重上凤凰台、高启《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浮云不隐凤凰台、薛瑄《南京十咏》:金陵千尺凤凰台…谪仙此日知何在,丽句当年未易裁、祝允明《戏题秉叔燕月之什》:凤凰台下谪仙家、胡应麟《曹能始改官南都》:题诗遥向凤凰台,人识青莲冠世才、清初陈之遴《秋日偶成》:三山遥对凤凰台。
颔联,上承:南北朝萧诠《咏衡泥双燕诗》:巢幕惮吴宫、鲍照《代空城雀》:犹胜吴宫燕、隋虞世基《赋得戏燕俱宿诗》:聊向吴宫比翼栖、胡师耽《登终南山拟古诗》:坠叶积幽径。
颔联,下启:唐刘长卿《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芳草满吴宫、李群玉《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宋周紫芝《灯下读韩致光外集》:吴宫花草弄纤柔、明林弼《再用韵二首》:吴宫花草易荒芜、清俞樾《三女堆》:吴宫花草付荒烟、唐黄滔《客舍秋晚夜怀故山》:经年荒草侵幽径、宋黄履《次韵和正仲燕保宁览辉游崇胜凤台》:花草埋幽径、元白朴《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颈联,上承:唐苏颋《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当轩半落天河水、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落花半落东流水、储光羲《临江亭五咏》:江水中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