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史上,林纾堪称为开山辟地、勇于实践,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中起关键作用的文化先哲。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奠基人,林纾终其一生,翻译了十一个国家一百零七名作家的二百四十六部小说。其译速极快、文辞优美,“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林译小说”曾一度洛阳纸贵,创下至今难以超越的记录。
其代表性译著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逊漂流记》、《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这一本本体裁广泛的外国文学名著,实乃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堂堂生动课程,深刻影响了近代国人的精神与生活。
林纾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福州莲宅人。他不仅是翻译家,更是一位古文学家、诗人、画家,除著有大量的小说、诗、词、曲、传记、画论外,还为中国近代文坛留下了千幅画卷。长期以来,林纾的画名一直为文名所掩。其暮年又因“文白之辩”,陷内外交困,彻底影响了其在艺术界的地位,作为文人书画家的成就,不为一般民众所知。书画作品在其去世之后亦没有被系统整理、出版与研究。如今,已有越来越多学界、书画界领域的学者将林纾置入新时代语境中重新研究评价,发掘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时代价值。
不论是在文学还是艺术领域,林纾所折射出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愈加显现。他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对福建及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多有建树。林纾中年后又移居京城,先后供职于金台书院、京师大学堂讲授古文经学,兼以鬻文卖画养家,其间加入余绍宋组织的“宣南画社”,与余绍宋、陈师曾、金城、齐白石等巨匠来往密切,画名曾轰动京城。黄濬言:“旧京画史,予所记者,庚子后以姜颖生、林畏庐两先生为巨擘。”一时林纾画作“得其寸简尺缣者,无不视同拱璧”。
本次拍卖我们甄选林纾致友人信札若干,对研究考证其交游情况及思想有着颇高的文献、历史和艺术价值。
林纾雪后山色图(赠吉林省长王维宙)立轴设色绢本
款识:雪后山色更可人,数家历落自为邻。此心长在冰壶里,不见长安十丈尘。癸亥()七月写奉,维宙先生省长大人雅鉴,弟林纾并识。
钤印:林纾之印
说明:吉林省长王维宙上款。王维宙(-),名树翰,辽宁沈阳人,清举人,光绪三十一年()任奉天巡抚衙门机要科科长,宣统元年()毕业于吏部学治馆,年任奉天南路观察使,年任奉天财政厅长,年任黑龙江道尹,年任吉林政务厅厅长,财政厅厅长,代理吉林省长,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秘书厅厅长,年出任张学良陆海空副司令行营秘书长,年退隐。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33cm约3.9平尺
RMB:-
在林纾的山水画中,最为独特的是他的写实山水。此类画作往往以幽居及揽胜游记为题材,或描绘其亲身游览过的山水胜景,或勾勒其心中的理想情境,抒情写意,情趣盎然。将其个人周历南北、亲身游览的丰富生活经历重现于画作中,并融入个人的思想情感,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赋予主观感受,达到借山水抒发性灵的艺术效果,传达出画家自己的高雅情趣及理想追求。在其经历世事嘈杂后,渴望安宁与平静,心中留有那方远离世俗纷扰的净土,诉诸笔端。山水画中的小舟、楼阁、隐士,所用笔墨虽少,却不可或缺,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这正是林纾此类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因纯质而倾心,因真实而动人。
林纾超山寻梅图立轴设色绢本
款识:小溪流水荡轻纱,烟际山居三两家。识得兰亭旧游地,冬青不见见梅花。吾乡十砚老人过西湖,有梅花亦作黍离,看之语伤南宋之亡也。呜呼。玉潜祠下,梅花万株,惜老人不至,其地耳。吾曾于雪中游超山,拜居士祠,饮茗于香海楼,恒叹息以为黍离之悲。尝于是间得之。若孤山梅花到凋谢不复成林矣。林纾并记。
钤印:畏庐
说明:原装裱。
×32cm约3.7平尺
RMB:-
清代黄任,因喜藏砚,自号十砚老人,曾作《西湖杂诗》,“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故作者题“吾乡十砚老人过西湖,有梅花亦作黍离”,更叹息“梅花万株,惜老人不至”。
年,林纾应同乡杭州府仁和县知县陈希贤之聘,执教杭州东城讲舍。教书之余,与友人一起踏访杭州名山胜水,并作数篇文辞优美,极具文学价值的山水游记。其中《记超山梅花》乃作者与友人游超山,赏梅花后所作,全文情景交融、引人入胜,表达了对梅花清冷奇绝的赞赏之情。
此作题跋亦记录了其时游超山奇景之感。林纾本看到香海楼“景物凄黯无所纪”欲“索然将返”,在好友引领过唐玉潜祠下见到惊艳梅景,便“举觞叹息”生平未见如此多盛之梅。此图作者还原了其所观所记之美景。座座高山巍峨耸立,近景处一小片梅花真可谓“纵横交纠,玉雪一色……远馥林麓,近偃陂陀;丛芬积缟,弥满山谷。”
林纾观瀑图立轴设色绢本
款识:余前为陈桥史写少雄山观瀑图,桥史谓余笔墨似墨井。此帧则以意为之,与少雄山图乃少别。甲寅六月,畏庐居士记。
钤印:林纾之印
×50.5cm约4.5平尺
RMB:-
林纾梅花高士图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一段寒香玉雪肌,画中写出放翁诗。行军九十贫如昨,坐对梅花未苦饥。甲子()正月,写于宣南烟雨楼。林纾。
钤印:畏庐
出版:《严林心画:严复、林纾遗墨集》P-,黄山书社。
95.5×34cm约2.9平尺
RMB:-
林纾春山望江图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不见黄鹤楼,汉水凈如沐。等是一垂杨,伪到武昌绿。癸亥()三月林纾写并题。
钤印:畏庐
题跋:我别黄鹤楼,忽将二十载。长江日夜流,披图一寄嘅。蛰厂。
钤印:吕景端印
鉴藏印:绳武楼藏
说明:1、绳武楼旧藏。即福建漳州平和著名土楼绳武楼旧藏。绳武楼于清嘉庆年间由芦溪十八世太学生叶处候始建,其家族绵延至今,收藏颇丰。
2、吕景端题跋。吕景端(9-),字幼舲,号蛰庵,又号乐禅,江苏常州人,光绪八年举人,历任内阁中书,中年后居盛宣怀幕府,主持笔政最久,书工行楷,诗文秀逸,并擅词,为时所重。年出版的《古文观止》为其所题。著《药禅室随笔》,辑有《史论汇选》。
×34cm约4.1平尺
RMB:-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里,林纾以文学、诗词、绘画等多种形式坚守着中国传统文脉,其书法造诣亦不容忽视。作为文化大家,其所书对联多为自作联,抒情明志,文辞优美,情景交融,触人心思。庞大的翻译量,使其对毛笔性能、文字结体及章法的理解超乎平常。其书法用笔绵厚中见骨力,结体敦厚开张,气足神完,笔墨心手合一。
林纾行书录选画诗立轴水墨洒金笺
款识:道存先生大雅正句,畏庐林纾录题画诗,壬戌()仲冬。
钤印:畏庐老人、林纾长寿
释文:槐松交阴,画眉作语。水榭风来,渺不知处。茫茫人海,得此小住。即难见月,或可听雨。果得借居,愿移家去。临衡山。见日而题,忽闻鹤声。梧竹合影,抟为诗情。流水涓涓,一望镜平。抱石东逝,如鸣佩琼。吐纳山绿,可以净名。临墨井。
出版:《严林心画:严复、林纾遗墨集》P-,黄山书社。
×31.5cm约3.7平尺
RMB:-
林纾行书七言联立轴水墨洒金笺
款识:楠孙仁兄大人政之。弟林纾涂。
钤印:林纾之印、畏庐
释文:山几研朱晨点易,雪窗翦烛夜论诗。
出版:《严林心画:严复、林纾遗墨集》P-,黄山书社。
×41cm×2约6.3平尺/幅
RMB:-
伯瀚拍卖起步于福州,一直致力于闽籍书画的弘扬与传播。对林纾这位同乡更是有着同源同根的情怀。如今伯瀚拍卖也迈向了北京,砥砺前行,与这位文坛泰斗有着相似的轨迹。
百年前林纾那一代人的学识、素养与风华,令我们感动,作品亦充分体现了传统文人、学者与书画家之间的身份多样性,其之于文学艺术界的意义不可估量。伯瀚拍卖特精心斟选十余件先生妙墨,具为臻品,以此向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重墨华章的文化大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