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来江夏白云洞避暑吧
提起江夏白云洞,那可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那里是一个溶洞景区,走进洞口,你会感觉一股凉风徐徐吹来,会让一颗燥热不安的心安静下来,洞顶上不断地有水滴下来,让人凉到骨子里,这里简直是夏日避暑胜地。
夏日的白云洞真的能避暑吗?下面就让我们来探个究竟。
白云洞位于武汉江夏区的石洞街,是武昌区的一块“飞地”。那什么是飞地呢?飞地也就是指有一个区域,受当地管辖,结果飞到了另一个不相关的区域。
洞口右上壁的三个大字“白云洞”,是由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亲笔提名的。
白云洞的来历
关于白云洞,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记载,黄鹤从黄鹤楼飞走后,曾经在这个洞里落脚,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日子,黄鹤们一只只争抢着飞出洞中,人们便称这里为白云洞,又叫石洞。
由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淀,形成了一片地下空间,人们称之为溶洞。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成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奇特景观的溶洞。
溶洞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后洞组成。这些溶洞形状各不同,在灯光的映衬下,色彩纷呈,白云洞简直被装扮成了一座艺术宫殿,有古意的地方。
白云洞景观
白云洞的景观集中,风景怡人,门前有两尊石狮,好似在迎送远来的客人。
由正门进入,让人眼前一亮,好似走进了一座花园庭院,一股溪流由洞里流出来,清澈见底,这里可是小朋友夏季喜爱的场所,你会看到有的拿着小网在捉鱼,有的在石块下面翻螃蟹、捉小虾。
抬头看向远处,山峰层峦,一座小亭在高处耸立着,仿佛进入了仙境般。
白云洞是自然形成的大溶洞,贯穿于整座石山,全长大约米。从主洞口看向洞内,五彩的灯光照着各种形状的石头,让白云洞看上去显得光彩照人。
走进洞里,涓涓溪水缓缓流过一路发出叮咚的声音,两旁石壁上水滴坠落下来,地面很湿润,让人顿感凉意,夏日的炎热也被隔离在了洞外。
走在洞中,到处可见石刻和钟乳石,你会发现东壁上刻着“两间磅礴,一个崆峒”两行字,洞中西壁上刻着“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字,东壁和西壁的这些对联,是由王菊人,一位清朝光绪年间隐居在洞内的居士留下的。
洞的右方还有两个洞中洞,一个是勇夫洞,一个是懦夫洞,如果来这里可以感受一下两个洞的不同之处。
继续往前走,便是中洞,这是一条天然通道,洞内全是钟乳石,一块挨着一块,好像一个倒挂着的石钟。
向前走时,不断有水滴下来,有的还会落到游人的身上,一种凉爽的感觉,伴着脚下的小溪,一首美妙的音乐在洞中响起,感受着洞口处吹来的凉风。
夏日里江夏人也会来这里纳凉,真的是避暑胜地,尽在江夏白云洞。
一路向前,在溶洞中间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小石桥,上方的一处缺口,就是天井,好像在洞的上方开了一个天窗,阳光从洞顶缝隙照射下来,洞中不再黑暗反而多了一丝生气,在这个若隐若现的空间里,自己仿佛置身于现实和虚幻之中。
天井上方石头上有“雷门洞开”四个字,脑海中会浮现出一段神话故事。人们说的一线天,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来这里不妨多拍几张照片。
两侧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来一次深呼吸,体会大自然的味道,走到小桥的另一头,登上一层层的石阶,便来到了天窦门,出了天窦门向上便到达山顶。
后洞,是白云洞的出口,继续向前走,就是溶洞出口,一个一个好似圆盘的石头,在水面上形成一段石阶,此处一定要多停留一会,你可以尽情地在这里享受眼前的美景,看着仙鹤池流淌下来的溪水形成的瀑布,倾泻而下变成一汪水潭,仿佛人的心灵也受到了洗涤。
由于白云洞这里的溶洞、溪流、奇石,吸引了游人夏日来这里纳凉、拍照打卡,被人们称为“绿野仙踪“。
比起城市的繁华,这里的岁月显得有些慢调,这里书写着江夏不老的故事,沉淀着历史的印迹,如果在闹市中呆得久了,想要寻找一处世外桃园,让自己慢下来,放下一身的疲惫,静静地感受着这片宁静、安逸。
#领略江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