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俊.摄影/淑曼
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搂古迹,普天下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经过了多少朝代血和泪的洗礼,真可谓古今中外之名搂也。
打我阅世以来,由于天性苦爱秦腔艺术,看到每逢喜庆,庙祀大典之时,便有剧社助兴张扬。而每剧社亮箱,演员阵容之举,必有"黄鹤楼"一折,或启台或压台的演绎。因而颇得广大观众热烈的欢呼与钟情。
在家乡一带,有富平县剧团和临近几个县市剧团助兴。以后到西安市"尚有社"和几个著名的剧团,间或之隙,常挂牌演出此戏,就更丰富了,再稍后,我在西安学习毕业,分配到甘肃天水市供职,有幸观看了甘肃省秦剧团,五十年代人称"活周瑜"的沈和忠《黄鹤楼》,真的是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虽隔多年,仍盘踞脑际,不能平息。
其实这出戏,只见到秦腔中有,未曾见到过其他剧种上演。据传说,这一段故事,并非以史料为依据。猜想可能是秦腔界有识之士,独具心裁演绎而成,而且盛传不衰,竞成为传统节目之一。
剧情也很简单,说的是东吴水师都督周瑜诓骗西蜀刘备过江至黄鹤楼中赴宴,从中间便向刘备索要归还东吴荆州一事,(当时刘备尚借东吴荆州)。当时刘备听诸葛亮安排,未带一兵一卒,随身只带赵云(子龙)一人。周瑜在黄鹤楼周围埋伏千员战将,要逼刘备即时写下归还荆州的滕国文约,才好放回。正在这生死燃眉关头,赵云猛然记起临时赴约之时,军师诸葛亮密给他的一个锦囊,(是诸葛亮在借东风时周瑜的一支令箭)有此令箭才解脱了刘备下黄鹤搂的一个机会。
戏的唱腔我至今还记得清楚,周瑜上场唱:
"狂风吹动了长江浪,黄鹤楼上有埋藏,我令甘宁(东吴一员大将)过江往,要诓刘备过江往,收身儿打坐在连环宝帐,等甘宁他回来再问端祥。"
在约谈的宴会间,三个主角,小生周瑜,须生刘备,武生赵云。表现了周瑜气量狭窄,刘备悲痛哀求,赵云英武在身之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三个演员的心理状态及演技。三人个俱工架,相得益彰,气氛紧张而和谐,妙趣多异而自得,真可谓浑然一体,令观众陶醉,忘乎所以。
这出戏,虽系虚构,却合乎逻辑,剧情紧凑,妙趣天成,达到了人我相忘的境地……
事态是东吴与西蜀的争端,地点是当时著名的黄鹤搂。其时,刘备被困在黄鹤楼中,不能脱身。正在这时,赵云拿出周瑜在借东风时的一支令箭,才脱了困境。唱到:"鲤鱼摆脱金钩钩,摇头摆尾再不来。"逃之夭夭。
周瑜得意忘形的上场曰:"撒下捕鲸天地网,刘备难逃黄鹤楼。"但只因一支旧令箭,刘备是人去搂空,而周瑜还得意洋洋,以为胜劵在握。因此自汉唐以来,黄鹤楼就名冠其时,唐代大诗人崔颢的著名黄鹤楼一诗为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真是千古名诗。黄鹤楼,曾打动了多少诗词名流,召唤着多少艺术贤智,神驰意往,就连诗仙太白也对崔颢甘拜下风。
李白诗曰:
一拳锤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州。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唐宋以至后代有多少诗家名楼,文人骚客,像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王维,杜牧,贾岛,孟浩然,岳飞,苏轼,陆游,近代的鲁迅等等,等等。
"黄鹤楼",千古名楼,几千年,经过多少次狂飙骤雨,多少次潮起潮落,多少次改朝换代……黄鹤楼,巍立在古老的东方。英雄的城市,如今又经过了千军万马战魔疫的洗礼,黄鹤楼,你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你是荣衰与共的见证,你是当今圆梦的先知先觉……
"黄鹤楼",如今依然朗朗乾坤,瑞鸟翱翔,红旗招展,歌声凯旋,芳草绿洲,一派生机绝伦无比的名搂。
王克俊,男,字:频阳王毅;号:三秦赤子;斋名:劝书堂主人。年出生于陕西富平县。现甘肃省天水美协会员,天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水市戏剧协会会员,天水市老年大学教师。曾编辑政协《羲皇墨珍》、《天水老年书画集》等书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