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变成登鹳雀楼这次真的不是曼德拉效

最近小编在某问答平台看到这样一则提问:《登黄鹤楼变成登鹳雀楼是怎么回事?》,当时看到这个标题小编也是一阵恍惚,难道真的出现了曼德拉效应导致了记忆错乱?小时候背的登黄鹤楼真的变成了登鹳雀楼?甚至下面还有一部分网友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记忆中也是登黄鹤楼。这下真的把部分网友搞蒙了,又是一出神秘的集体记忆丢失怪事?

我们都知道曼德拉效应是指大量人错误地记忆了特定的事实或事件,而这些记忆与实际事实不符,形成一种集体错误记忆现象。然而经过小编的一番查证,发现原因简直令人苦笑不得,这次真的不是曼德拉效应,而是一群不好好学习的马大哈在输出自己错误的记忆。

甚至他们还深信是后来改了教材导致自己的记忆错乱:

然而想象很美好,事实却很残忍。小编从当年的教材一路开始查起,发现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教材更改现象。《登鹳雀楼》一诗一直是我们小学经典的必背课文之一。作者是崔颢,原文是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黄鹤楼》则是八年级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崔颢,原文是: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还诞生了一个千古名作,作者是诗仙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可以看到《黄鹤楼》一诗明显比《登鹳雀楼》学习难度更高一些,所以安排在了八年级进行学习,从始至终也不存在登黄鹤楼变成登鹳雀楼这一说法。而且鹳雀楼旁边是黄河,所以才有了“黄河入海流”这句千古名句。黄鹤楼旁边是汉江长江,古人就算是再笨也不可能将黄河与长江混淆。这就是典型的不好好学习,自己搞错了还要嘴硬的马大哈效应。

当然,还有一些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曼德拉效应,比如说《西游记》电视剧中偷吃人参果那集,孙悟空到底有没有被下油锅?反正小编记忆中是有这个镜头的,但是许多人考证绝对没有出现过这个镜头,摄影师也做出回应没有这个镜头。还有一个就是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你还有其他出现曼德拉效应的记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20.html